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马克思的“公人”:范畴及其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马克思的“公人”:范畴及其思想
外文标题:The Conception and Ideas of the Public Man in Karl Marx's Thought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谭清华[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年:2016
期刊名称: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卷:20
期:3
页码范围:61-66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SCI(11D0772016030008)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7-5801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zydxxb201603008.aspx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X004)
关键词:马克思;公人;私人
摘要:在马克思这里,“公人”首先就是指符合人的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的人.不过,这里的“社会性”不是泛指人与人的联系,而是特指人与人联系中的统一性.所以,马克思的“公人”实质是指生活在这种人与人相统一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公人”具有三种存在形式,即古希腊时期的自由公民,现代法权意义上的公民和未来社会中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马克思的“公人”揭示了不同于“私人”的另一种人的存在形式,为我们认识“私人”的实质和局限,把握其社会的人等思想提供了重要启示.
作者其他论文



超越私人:马克思的公人思想及其规范意义探究.谭清华.教学与研究.2014,39-46.
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公共性理念及其现实意义.谭清华.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35(3),26-31.
哲学语境中的公共性:概念,问题与理论.谭清华.学海.2013,163-167.
公共存在论纲--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公共性研究.谭清华.天府新论.2012,105-110.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于阿伦特,哈贝马斯和罗尔斯的比较视角.谭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3),47-53.

相关话题/马克思 公共 社会 中文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