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老子、韩非子的“自然”观念及其政治蕴含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老子、韩非子的“自然”观念及其政治蕴含
外文标题:The Concept of "Nature" and Its Political Connotation in Lao Zi and Han Fei's Theor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宋洪兵[1]
机构:[1][宋洪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年:2015
期刊名称:江淮论坛
期:20152
页码范围:80-86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34C0182015020014)
所属部门:国学院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ianghlt201502014.aspx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明德青年学者计划”资助项目“韩非子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13XNJ012)
关键词:老子#韩非子#自然#必然#政治蕴含
摘要:老子思想中存在两种形态的“自然”,一种为“道”之“绝对自然”,一种为“万物”之“相对自然”。“自然”是“道”的存在形态,只有“道”才不依赖任何外力而做到“绝对自然”。“万物”之“相对自然”,一方面固然与万物自身特性密切相关而“自己如此”,另一方面这种“自己如此”又源自对“道”之“绝对自然”的模仿与效法。老子之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乃是营造良好生存与发展环境之“无为”,承担呵护百姓之义务与责任,实则有为;主动放弃高高在上之权利意识与权力优越感,实则无为。韩非子赋予“自然”观念以“必然”的内涵,将人性之“自然”视为一种“必然”,一种规律,一种无可回避的事实,据此主张治国应以此“必然性”为基础与前提。同时又在理想社会中赋予了“自然”以“自己如此”的意味,强调规则治理之下理想状态中人们行为的自然,具有“消极自由”的意味。
作者其他论文



韩非子学说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理论基础.宋洪兵.求是学刊.2015,165-172.
论熊十力的"韩非学"研究--兼及"了解之同情"何以可能?.宋洪兵.求是学刊.2013,40(5),14-22.
古代中国"王霸并用"观念及其近代形态.宋洪兵.求是学刊.2011,38(2),147-152.
秩序与正义之间--略论先秦儒法之理想政治及其实现途径.宋洪兵.社会科学研究.2009,126-133.
先秦诸子"愚民"论考辨.宋洪兵.求是学刊.2008,35(6),132-139.

相关话题/自然 政治 中国人民大学 中文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