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环境关心的地方实践:以大巴山区东溪村退耕还林政策实践过程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环境关心的地方实践:以大巴山区东溪村退耕还林政策实践过程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钟兴菊[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14
期:1
页码范围:55-61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42Z0762014010008)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1-0169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zdxxb-shkx201401008.aspx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研究”重大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环境关心;环境行为;环境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地方实践
摘要:环境关心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物质财富水平等因素影响,与此同时环境行为的发生嵌入于复杂多样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以环境关心转变为人们具体的环境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中国环境政策的特殊性与地方日常生活实践的多元化互动和实践直接决定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此从环境政策执行过程考察不同政策执行主体的环境感知与环境行为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一项全国性的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退耕还林政策为例,通过规范性计划与地方实践之间的博弈发现,环境政策的地方实践蕴含丰富的逻辑:对政府的怀疑主义倾向,生计中心的坚持,福利最大化的追求,地方性知识的支撑以及冲突缓解中的关系网络运用.
作者其他论文



大学生吸烟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钟兴菊;范叶超.中国青年研究.2013,105-109,104.
走向"第三领域":乡绅阶层之于乡村自治的探讨.钟兴菊.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68-74.
福利社会学如何可能?--基于当前福利研究现状的再思考.钟兴菊.新疆社科论坛.2012,56-61.

相关话题/环境 政策 过程 社会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