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研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研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赵燕[1]解运亮[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年:2014
期刊名称:经济问题探索
期:4
页码范围:1-5,57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53F0342014040001)
语言:中文
ISSN:1006-2912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jwtts201404001.aspx
DOI:10.3969/j.issn.1006-2912.2014.04.001
人气指数:2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3XNH093,项目名称“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方式研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城镇化;就地转移方式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耕地面积少,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与西方国家经历过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其重点是把农村的发展纳入到城镇化体系中,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力流向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历史条件、现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做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作者其他论文



江苏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赵燕.科学·经济·社会.2014,32(1),84-89.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解运亮;刘磊.经济问题探索.2013,79-85.
中国银行业存在"暴利"吗?.赵燕;丁振辉.经济导刊.2012,66-67.
美国棉花产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解运亮.全球化.2013,95-10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分析.解运亮.科技与企业.2013,17-18.

相关话题/农业 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 中文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