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网络论坛对我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完善--以人民网"强国论坛"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网络论坛对我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完善--以人民网"强国论坛"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余玉[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

年:2014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期:5
页码范围:64-65,66
增刊:增刊
语言:中文
ISSN:1006-336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psj201405032.aspx
DOI:10.3969/j.issn.1006-3366.2014.05.032
基金: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闻传媒与我国公共领域建构之互动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W1315
关键词:强国论坛;网络论坛;人民网;公共舆论;大众传媒;社会生活领域;公众意见;公共理性;意见领袖;把关人;
摘要: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所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是形成公众意见的社会生活领域。新闻传媒扮演了公共领域的建构者的角色,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契机,而网络中与公共领域联系最紧密的一种形态是网络论坛。从当今我国时政类论坛的访问量、发帖量、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看,最具代表性的论坛要算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强国论坛的诞生缘于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国驻南使馆的野蛮暴行,高涨的中国民间激愤需要一条表达与宣泄的渠道。人民日报网络版顺应民意的需要,第二天就开通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同年6月19日,该论坛更名为“强国论坛”。时至今日,强国论坛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个分论坛和微博、网摘、辩论、掘客及219万注册用户的大型综合性社区,最高同时在线浏览人数突破350万,①成为全球“最著名的中文论坛”。
作者其他论文



民国时期新闻团体的新闻教育实践及成就.廖声武;余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8-121.
清末民初新闻团体争取言论自由的历史轨迹.余玉.现代传播.2014,36(10),50-54.
从"雅兴园地"到"公共论坛":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公共性探析--以《学灯》《觉悟》和《晨报副刊》为考察中心.余玉.编辑之友.2015,104-108.
宣传工作中的请示与报告制度.王润泽;余玉.新闻前哨.2014,86-87.
客观公正?言论自由?为民请命--试论黄远生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及其实践.余玉.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59-64.

相关话题/公共 新闻 网络 文献 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