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私人:马克思的公人思想及其规范意义探究
外文标题:Transcend the Private Person: On the Public Person of Karl Marx's and Its Normative Meaning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谭清华[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教学与研究
期:11
页码范围:39-46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0257-282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yyj201411004.aspx
DOI:10.3969/j.issn.0257-2826.2014.11.004
人气指数:2
浏览次数:2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超越私人:马克思公人思想及其规范意义研究”
关键词:私人;人权;公人
摘要:私人和公人都是指个体的人,是个体的人在不同社会关系下的体现.马克思把以私人财产权为核心的个人称为私人,把以平等政治权利为核心的个人称为公人.私人是资产阶级人权的实质,而公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体现了人与人之抽象统一.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不够彻底.这种不彻底既体现在人作为私人和公人的分裂上,也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把私人视为人的真正状态、从而使得公人服从于私人,公人只具有抽象的普遍性.马克思把公人视为人的真正状态,但是这种公人却不是局限于政治领域的抽象的人,而是深入到经济社会领域的相互共享的人.如果说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原型是私人,那么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原型便应该是公人.马克思的公人具有重要的规范意义.
作者其他论文
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公共性理念及其现实意义.谭清华.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35(3),26-31.
哲学语境中的公共性:概念,问题与理论.谭清华.学海.2013,163-167.
公共存在论纲--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公共性研究.谭清华.天府新论.2012,105-110.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于阿伦特,哈贝马斯和罗尔斯的比较视角.谭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3),47-53.
从社会利益机制看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郭湛;谭清华.教学与研究.2008,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