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际食物消费启示与中国食物缺口分析:基于历史数据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国际食物消费启示与中国食物缺口分析:基于历史数据
外文标题:Enlightenment of International Food Consumption and Analysis of Food Shortage in China: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毛学峰[1]刘靖[2]朱信凯[3]
机构:毛学峰(1978-),男,安徽泗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北京 100872;刘靖(1981-),女,河南郑州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 100081;朱信凯(1974-),男,江苏沛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年:2014
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期:20148
页码范围:103-112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F0052014080009)
所属部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jllyjjgl201408009.aspx
DOI:10.3969/j.issn.1000-596X.2014.08.009
人气指数:2
浏览次数:2
基金:[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XNI015)
关键词:国际经验#食物缺口#食物消费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food shortage#food consumption
摘要:通过梳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食物消费统计资料,本文发现食物消费存在四大特点,分别是在经济水平发达之前食品消费严重依赖本国(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食物消费饱和状态广泛存在、班尼特法则和在外饮食常态化。另外,当人均GDP进入15 000美元~20 000美元区间后,食物消费趋于稳定或缓慢增长,粮食和肉类人均消费(包含水产品)均趋近于“双百”状态:口粮消费约100千克,肉类和水产品加总约100千克。通过考察中国内地的食物消费现状,本文发现2020年后中国内地的食物消费将趋于稳定或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在肉类、植物油和食糖消费上还存在较大缺口。
作者其他论文



探寻中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冲突与整合规律的研究--《农产品营销渠道冲突与整合研究》书评.朱信凯.农业技术经济.2014,127-128.
基于指数分解法的中国粮食增量贡献要素研究.黄勇;朱信凯.农业技术经济.2014,92-102.
切实保障"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权利.朱信凯.新农业.2014,9-9.
重新认识农业.朱信凯.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4,32-33.
农业农村环境治理攸关"三农"发展大局.朱信凯.农村工作通讯.2014,15-16.

相关话题/农业 农村 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