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的"专业性"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的"专业性"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马少华[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新闻与写作
期:10
页码范围:95-96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新闻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2-2295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wyxz201310031.aspx
DOI:10.3969/j.issn.1002-2295.2013.10.031
人气指数:2
浏览次数:2
关键词:新闻评论;北京青年报;自媒体;专栏文章;传播行为;认识深度;社会公众关注;媒体从业人员;辩证关系;库兹涅茨曲线;
摘要:两个月前,在湖南红网举办的时评研讨会上,主办方提出的议题之一是:"微时代如何做更专业的评论".我当时应邀作为作研讨会的主持人,抛砖引玉,对于论题中的"专业"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也想在这个探讨评论教学的专栏中总结一下我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粗浅的看法.新闻评论有没有"专业性"?当代评论需要不需要"专业性"?如果有,并且需要,那它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专业性"?首先,我觉得,"专业性"这个问题,是一个反映当代中国新闻评论或者说观点表达现象的一个真实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确实会感觉到这个时代在大众媒体上传播的评论文章中有一些明显的"专业因素".
作者其他论文



评论员高明勇的"后台写作".马少华.青年记者.2015,90-90.
环球时报社评中英文版标题的表达差异.马少华.新闻与写作.2013,99-100.
论中国近代报刊通过字号实现的信息分层传播.马少华.现代传播.2011,54-58.
新闻报道要有自己的叙事规范.马少华.新闻与写作.2013,87-88.
理性,至少是知道的更多更细.马少华.新闻与写作.2013,89-91.

相关话题/新闻 写作 传播 媒体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