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祛魅化与市场转型--1949年后中国大陆理性化过程的历时性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祛魅化与市场转型--1949年后中国大陆理性化过程的历时性分析
外文标题:Disenchantment and Market Transformation——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Rational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 since 1949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郝大海[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年:2013
期刊名称:江苏社会科学
期:1
页码范围:66-75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32C0192013010010)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3-8671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shkx201301010.aspx
DOI:10.3969/j.issn.1003-8671.2013.01.010
人气指数:6
浏览次数:6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地位获得(1949-2003)”(07BSH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理性化;祛魅;市场转型;工作获得
摘要:本研究沿韦伯西方理性化过程研究的线索,利用CGSS2003的经验资料,分析了市场转型发生的社会基础.研究发现,在“文革”中后期的“上山下乡”运动中,父代与子代之间的资源转换由“文革”前“间接”转变为“直接”.而在市场转型中,职业地位正成为代际资源传递的重要途径,同时,与男性相比,女性不仅获得父代资源支持力度较低,获得优势职业也有更高的人力资本要求.笔者认为,以上发现意味着,尽管1949年后的体制形态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个人与家庭或家族的传统联系,但在“文革”中后期父辈力求资源代际流动的努力,不仅实现了对政治领袖个人权威的“祛魅”,同时也通过市场转型实现了体制创新.但市场转型中,对于重视家庭或家族男性传承传统伦理的复归,不仅折射出家庭本位伦理与彰显个性的理性化逻辑间的矛盾,也提示人们未来仍存在着将个人与国家关系绝对化的潜在风险.
作者其他论文



外地媳妇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以河北N村外地媳妇为例.申艳芳;郝大海.人文杂志.2014,120-124.
社会转型期婆媳矛盾的变迁--以河北省N村为例.郝大海;申艳芳.学术论坛.2013,36(10),52-59.
抽样调查中的无应答替换与应答率.郝大海.统计与决策.2008,7-10.
市场资源在学术性调查的执行过程中的应用.郝大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5),124-130.
市场转型中社会分层变化的理论分析.郝大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13(2),72-77.

相关话题/市场 社会 资源 中文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