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从新史学到新民族主义史学——略论宋学影响下的民国史学主流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从新史学到新民族主义史学——略论宋学影响下的民国史学主流
外文标题:From New Historiography to New Nationalist Historiography:The Historiography Trend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ng Learning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牛润珍[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史学史研究
期:2
页码范围:40-47,63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K0282013020009)
所属部门:历史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项目号:11&ZD109)“民国卷”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新史学#新民族主义史学#宋学#浙东史学#New Historiography#New Nationalist Historiography#Song Learning#Historiography of Eastern Zhejiang
摘要:由新史学发展为新民族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在抗战时期受宋学尤其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民初史学家通过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与浙东史学的价值。“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史学家发扬宋学、浙东史学精神,注重事功,经世致用,投身学术抗战,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其代表作为陈垣撰著的《通鉴胡注表微》。新史学发展有两条线:一是以梁启超、何炳松、蒙文通为代表,由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一是以王国维、陈垣、陈寅恪为代表,由历史考证通义理,进而转向宋学。两条线于抗战时期合一,形成了新民族主义史学。抗战胜利后,新民族主义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由新史学而新民族主义史学,又由新民族主义史学而马克思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发展变化的路径。
作者其他论文



民国史学与宋学--以陈垣先生为例.牛润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1),147-153.
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的十个方面影响.牛润珍.河北学刊.2013,33(3),50-52.
"史学二陈"及其学术精神.牛润珍.河北学刊.2012,32(1),51-56.
西高穴大墓是否为曹操墓?--高陵地望,朝向与墓葬类型之推证.牛润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4),127-133.
略论方志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牛润珍.中国地方志.2012,36-38.

相关话题/史学 学术 文献 马克思主义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