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史学二陈"及其学术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史学二陈"及其学术精神
外文标题:“Two Scholars with the Same Family Name Chen in Historiography” and Their Academic Spirit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牛润珍[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年:2012
期刊名称:河北学刊
卷:32
期:1
页码范围:51-56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3C0132012010018)
所属部门:历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3-7071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xk201201018.aspx
DOI:10.3969/j.issn.1003-7071.2012.01.018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此项研究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985第三期专项经费资助
关键词:陈垣;陈寅恪;"史学二陈";现象分析
摘要:陈垣和陈寅恪合称“史学二陈”.这一称谓产生于1950年代初.而“二陈”现象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二陈”在学术上均重视目录学、年代学,善以文字学治史,均在宗教史、蒙元史、明清史方面有重要建树,不仅在史学研究方面有诸多相同点,又相互交流,商榷学术,彼此影响.晚年在政治思想上虽有异趣,但在学术上追求“实事求是”的目标是一致的,殊途同归.“史学二陈”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现象之一,宜用学术眼光解读这一现象.
作者其他论文



民国史学与宋学--以陈垣先生为例.牛润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1),147-153.
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的十个方面影响.牛润珍.河北学刊.2013,33(3),50-52.
西高穴大墓是否为曹操墓?--高陵地望,朝向与墓葬类型之推证.牛润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4),127-133.
略论方志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牛润珍.中国地方志.2012,36-38.
如何追求历史真实--由古都邺城研究所体会到的.牛润珍.学习与探索.2009,213-215.

相关话题/史学 学术 历史学院 河北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