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试解"钱学森之问":国际比较的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试解"钱学森之问":国际比较的视角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项贤明[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2

年:2012
会议名称: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中国教育学会
页码范围:7-13
会议地点:长春
所属部门:教育学院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语言:中文
关键词:教育改革 比较教育学 中国教育 美国教育 创造力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原因并非在所谓“学业负担”这样一类虚假的教育问题。在中美教育比较中发现,录音机式的学习方式、单一的课程和评价体系、痴迷于解题而忽略了原理本身、教室内单一的权力中心、标准答案的霸权、传统的记诵文化、过大而越界的教师权威、缺乏宽容性的文化、传统教育理论对教育现象的错误认识,等等,才是抑制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教育要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人才,必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层的变革。
作者其他论文



房山教育创新发展三点启示.项贤明.人民论坛.2014,73.
藉早期教育筑中华文化永续之根基.项贤明.人民论坛.2013,74-75.
破解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项贤明.人民论坛.2012,69-69.
从比较教育走向比较教育学.项贤明.全球教育展望.2013,42(9),3-10,24.
应试教育错在哪儿?.项贤明.考试(高考英语).2013,4-5.

相关话题/教育 教育学 文化 创新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