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废墟”与文化“记忆”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杨慧林[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年:2012
期刊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期:01
页码范围:11-17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神话叙事;文化生产;意义结构
摘要:作为"创始神话"的宗教叙事,既是特定传统和群体的自我建构,也是为经验赋予形式和秩序的意义建构。本文以基督教符号系统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延展为例,试图借助母题分析、媒介分析和类型分析的三种进路及其问题领域,梳理比较文学视角对于相关研究的独特价值。
作者其他论文
“反向”的神学与文学研究——齐泽克“神学”的文学读解.杨慧林.外国文学研究.2009,31(2),127-134.
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杨慧林.外国文学研究.2006,28(6),53-61.
走出西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樊篱.杨慧;杨慧林.兰州学刊.2006,20-22.
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论说的六个问题领域.杨慧林.世界宗教文化.2012,11-16.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命意及发展趋向.杨慧林.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