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专业新闻工作者应坚守什么原则?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连晓东[1]
机构:中国电子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年:2011
期刊名称:新闻与写作
期:7
页码范围:32-34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新闻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2-2295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wyxz201107010.aspx
DOI:10.3969/j.issn.1002-2295.2011.07.010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媒体时代;新闻理念;移动互联网终端;生产消费;新闻质量;新闻理论;报道对象;新闻学;极化现象;
摘要:随着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互联网、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等新技术的出现,新闻的定义和生产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新闻理念在不断面临着挑战,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1.新闻和信息没有本质区别。今天的受众可以方便地从各种不同的渠道和平台获得新闻和其他信息,其中大部分是免费的,差异很小,新闻与信息的界线变得模糊。新闻被看成与信息(娱乐、广告、服务)相似的普通商品,并且用成本核算的方式加以管理。这造成新闻制作的预算被削减,新闻质量下降。新闻质量的下降导致市场萎缩,反过来又使预算进一步削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和“做新闻赔钱”之类的现象。
作者其他论文
解放灰色地带:对传播思想史叙事的反思.刘海龙.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1),73-80.
超越二元对立:多元竞合的中国传播研究.刘海龙.青年记者.2014,11-12.
列宁的"灌输"思想.刘海龙;张盖伦.新闻前哨.2013,73-74.
基于价格调整过程的股票信息反应模式.周隆斌;刘海龙.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0(4),665-668.
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刘海龙.南京社会科学.2013,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