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与公共性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郑杭生[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
年:2011
会议论文集: 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
页码范围:4
会议开始日期:2011-12-01
语言:中文
关键词:社会互构论;社会与自然;公共意识;社会管理过程;前沿论坛;政府管理职能;权力部门;结构要素;治道变革;全球治理委员;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和谐的能力,明确地列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这表明在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一次被提升到国家的层次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谐社会也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用我们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用另外一个社会学理论,即用社会互构论的术语来表达,就是社会主体间行动关联及其模式化结构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是以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
作者其他论文
"就地上楼":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实现形式.张本效;郑杭生.甘肃社会科学.2014,1-5.
"社会互构论"视阈下社会复合主体参与及互构机制.郑杭生;尹雷.甘肃社会科学.2015,4-7.
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视野,举措与意涵--三中全会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启示.郑杭生;邵占鹏.江苏社会科学.2014,66-74.
舆论焦点掩盖下的中国阶层流动现实.郑杭生;邵占鹏.人民论坛.2014,6-11.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创刊十周年(笔谈).李文海;马绍孟;郑杭生,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