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本哈根到墨西哥城:国际气候谈判评价与反思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邹骥[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3]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年:2010
期刊名称:环境经济
期:1
页码范围:24-29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环境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2-724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jjj201001005.aspx
DOI:10.3969/j.issn.1672-724X.2010.01.005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国际气候;缔约方;排放权;气候变化;国际政治;对内对外;可测量;碳市场;基准年;战略格局;
摘要: 国际气候制度的本质是一种稀缺战略资源的排放权的分配,影响到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其演进由科学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战略格局、相关方利益等各个方面推动.未来中国在应对气候谈判的方略上,应该在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对内对外"两手抓",必须明确"排碳"是一种主权,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作者其他论文
中国贸易隐含碳净出口的流向及原因分析.刘俊伶;王克;邹骥.资源科学.2014,36(5),979-987.
全球贸易隐含碳变化及其影响分析.刘俊伶;王克;邹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5,11(1),54-60.
基于Theil指数KAYA分解的中国碳排放差异性分析.王克;姚幸颖;刘琦媛.环境保护科学.2014,90-96.
减缓气候变化社会经济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的评述.邹骥;滕飞;傅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5),313-322.
基于MRIO模型的全球贸易内涵碳流向分析.刘俊伶;王克;邹骥.世界经济研究.2014,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