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历程中的个人与社会--社会互构论的诠释理路
外文标题:Individuals and Society in the Course of Reducing Poverty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utual-construction Theor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郑杭生[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2]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年:2009
期刊名称:教学与研究
期:6
页码范围:5-10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语言:中文
ISSN:0257-282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yyj200906001.aspx
DOI:10.3969/j.issn.0257-2826.2009.06.001
关键词:贫困;个体主义范式;社会结构范式;社会互构论
摘要:与社会学基础理论存在二元对立一样,作为社会学分文学科之一的贫困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个体主义范式与社会结构范式的二元对立.与此对应,中国扶贫实践也明显分野为个体主义扶贫范式和社会结构扶贫范式,这两种范式分别代表了中国扶贫历程的两个阶段.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原则,中国扶贫应该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参与、多元互动和制度之间的衔接.
作者其他论文
"就地上楼":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实现形式.张本效;郑杭生.甘肃社会科学.2014,1-5.
"社会互构论"视阈下社会复合主体参与及互构机制.郑杭生;尹雷.甘肃社会科学.2015,4-7.
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视野,举措与意涵--三中全会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启示.郑杭生;邵占鹏.江苏社会科学.2014,66-74.
舆论焦点掩盖下的中国阶层流动现实.郑杭生;邵占鹏.人民论坛.2014,6-11.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创刊十周年(笔谈).李文海;马绍孟;郑杭生,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