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论《所罗门之歌》的生态文化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汪翠萍[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09
期刊名称:理论界
期:11
页码范围:177-179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3-6547
关键词:托妮·莫瑞森;《所罗门之歌》;生态文化
摘要:《所罗门之歌》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瑞森的一部作品。主人公奶娃在全盘接受白人主流文化中失根,与主动返回黑人文化中寻根是解读这部作品的一个关键所在。作品的结局不是失望的凄怆,而是希望的愉悦,预示着作者的远见卓识,即构建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生态文化。这种生态文化的角度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层含义,而且对开拓莫瑞森作品研究的新领域,促进生态批评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其他论文
论人文主义者庞德.汪翠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5),111-115.
西方牧歌发展与牧歌研究的历史钩沉.汪翠萍.兰州学刊.2011,210-212.
由众人写成并向大众接近: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艺术特色.汪翠萍.理论界.2011,152-154.
坦坦荡荡的人文主义者--论埃兹拉·庞德.汪翠萍.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