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以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6-30

文献详情
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以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为例
外文标题:Self-identity and Remodeling of Practitioners in Public Positions: Take Beijing Civilization Bus Monitors as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廖菲[1]拓慧[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年:2009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战线
期:4
页码范围:217-222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22C0402009040033)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公益性岗位;自我认同危机;自我认同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企业结构性调整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工人。下岗失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角色、社会身份的改变,使得他们陷入了自我认同危机。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这一群体所经历的自我认同危机和自我认同重塑的过程,发现公益性岗位不仅具有维护社会公共文明的作用,更具有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我认同重塑的延伸功能。
作者其他论文



对公共文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基于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现场观察的研究.廖菲.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1),59-64.
北京与台北公共文明比较研究.廖菲;符隆文;尤思远.道德与文明.2013,140-143.
芦荻劲草:台湾成人解放教育的行动实验.廖菲.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14-122.
公共文明与情境构建.廖菲.北京社会科学.2010,12-14.
人文奥运与市民素质--对北京民众公共行为的实地观察.廖菲.北京社会科学.2007,10-15.

相关话题/公共 社会 北京 社会科学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