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八十年代知识立场的使命--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于八十年代的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刘洪霞[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08
期刊名称:当代文坛
期:1
页码范围:46-50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6-0820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dwt200801013.aspx
DOI:10.3969/j.issn.1006-0820.2008.01.013
关键词:八十年代;刘小枫;文化热;水火不兼容;周扬;商品经济大潮;历史理性;上海文艺出版社;精神归宿;“伤痕文学”;
摘要:刘小枫作为八十年代"文化热"的积极参与者之一,他的《拯救与逍遥》引进了西方现代神学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质疑,是这一时期思想维度中的一个重要侧面,给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提供了崭新的价值参照.当然,《拯救与逍遥》并不是凌空而来,它产生在"文革"后的精神失语和"人道主义"无力的历史背景中.本文在回顾这一背景后,梳理了不同时期学界对《拯救与逍遥》的评论,选取的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作者其他论文
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刘洪霞.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2007,199-205.
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刘洪霞.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7,74-78.
论信息化社会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刘洪霞.办公自动化.2003,21-23.
“正统”或“异类”:《作品与争鸣》的多样面孔.刘洪霞.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6-12.
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冲突分析.陈幽泓;刘洪霞.现代物业.200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