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过去刀"和"未来的过去刀"--民俗制度变迁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视野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杨敏[1]
机构:[1]中央财经大学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年:2007
会议名称:当代中国社会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页码范围:392-405
会议地点:武汉
语言:中文
关键词:民俗制度 制度变迁 新农村建设 社会学
摘要:民俗制度与中国农村有着天然的一体性,其中深藏着理解农民社会、农村社会甚至中国社会的独特底蕴。以濡化、教化对生活世界形成深层浸润,民俗一向发挥出无语而无涯的制度功效。现代性全球化的长时势引发了中国本土社会的多种症状,导致了农村社会问题的重要成因,民俗制度也愈益生境艰难、日渐式微。从实质上看,三农问题、民俗困境都与农村社会特别是农村成人社会的深刻危机联系在一起。通过新农村建设促成农村现代职业体系、农民家园的转变、农村公共空间的再造、自发民俗制度与现代理性制度的交融互构,形成新型的农村社会空间,是农村成人社会复兴的重要契机。这也将使民俗作为“活着的过去”和“未来的过去”面对一个新的进程。
作者其他论文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实盘工作探析.武宝瑞;迟爱荣;杨敏.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250-253.
穿越语言的透明性——《动物农场》中语言与权力之间关系的阐释.杨敏.外国文学研究.2011,33(6),153-158.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杨敏;朱春玲.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0(2),75-79.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杨敏;郑杭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6),25-35.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新三农"发展格局的构建.杨敏.学术论坛.2013,36(9),145-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