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城市群区域主要气态污染物的航空测量研究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任丽红[1]
机构:[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3]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4]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5]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6]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年:2007
会议名称: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会议论文集: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页码范围:144
会议地点:广州
会议开始日期:2007-11-22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语言:中文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气态污染物;航空测量;大气污染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重要的三个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唐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趋势逐渐加重。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空中气态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及区域分布特征,于2002年12月、2003年8月及2004.年5月在长江三角洲地区,2004年10月在珠江三角洲,2006年4月在京津唐地区及2007年8月北京地区对空中气态污染物及颗粒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性的航空测量研究。以下主要就气态污染物的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着区域性大气污染,在常州等城市附近经常出现污染物的高值点或区域,常州上空500米高度上SO2和NOx浓度可达70ppb,表明城市对空中的大气污染状况有显著的贡献。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并形成煤烟型与光化学烟雾共存的复合型污染:空中气态污染物除了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外,还存在区域性的差别,在经济增长较快和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佛山、中山等地),由于近地面存在较大的排放源,致使空中气态污染物浓度较高,而在上风向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如惠州及清远),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京津唐地区总的污染状况与其它地区类似,但有几次飞行观测到污 ...More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重要的三个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唐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趋势逐渐加重。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空中气态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及区域分布特征,于2002年12月、2003年8月及2004.年5月在长江三角洲地区,2004年10月在珠江三角洲,2006年4月在京津唐地区及2007年8月北京地区对空中气态污染物及颗粒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性的航空测量研究。以下主要就气态污染物的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着区域性大气污染,在常州等城市附近经常出现污染物的高值点或区域,常州上空500米高度上SO2和NOx浓度可达70ppb,表明城市对空中的大气污染状况有显著的贡献。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并形成煤烟型与光化学烟雾共存的复合型污染:空中气态污染物除了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外,还存在区域性的差别,在经济增长较快和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佛山、中山等地),由于近地面存在较大的排放源,致使空中气态污染物浓度较高,而在上风向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如惠州及清远),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京津唐地区总的污染状况与其它地区类似,但有几次飞行观测到污染物呈现上层的浓度值高于下层的独特现象,这可能与气象条件及地形有关。北京市上空污染物的浓度非常不均衡,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布;在不同的飞行时间NOx、SO2和O3的污染特征有极大的差别,峰值出现的位置也很不相同;O3浓度在整个观测期间均出现超标现象,表明北京地区存在旺盛的光化学反应机制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现象;北部区域经常出现NOx和O3的污染峰值,而南部和东南部则经常出现SO2的污染峰值,这与气象条件、北京市自身以及周边地区的污染条件密切相关。总体而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空中气态污染物的污染较为严重,空中SO2和NOx相比则存在着地区性差异,其中北京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NOx浓度值经常高于SO2,表明机动车排放污染的贡献较大。三大城市群上空经常出现O3浓度超标的现象,表明空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光化学污染现象。SO2和NOx等污染物随着高度的下降有明显的增加。在1500米左右的高度,污染物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突变,这可能与大气边界层的高度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状况好于珠江三角洲和北京地区。 ...Hide
作者其他论文
图书馆跨媒介阅读推广模式探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微服务为例.王玮;王丽丽.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11-13,43.
"快乐"的CEO--论我国CEO乐观程度对其被解聘之影响.程龙;曹阳;范宇侨.现代经济信息.2013,89-91.
夏季大气中酞酸酯类污染物分析及污染源探讨.曾鸣;吕喆;解淑艳.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88-90.
网络集群的自组织特征--以"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微博维权为个案.曹阳;樊弋滋;彭兰.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10,34.
从作为公平的正义到基于道德性的正义.王玮.学理论.20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