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及其功能--以北京市农民工为例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郭星华[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
年:2007
会议名称:当代中国社会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
会议论文集:当代中国社会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页码范围:354-364
会议地点:武汉
会议开始日期:2007-10-10
语言:中文
关键词:流动民工;社会网络;劳动力市场机制
摘要: 本文依据2005年初北京市流动民工调查资料,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流动民工进行分析。本文不仅有对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现状的静态分析,也有对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过程的动态展示,分析影响流动民工社会网络建构与拓展的因素,还有在前两者基础上的流动民工社会网络功能分析,进而对“流动民工依赖社会网络”的现象进行解释。主要结论是:(1)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以地缘关系网络最为主要,社会网络局限在职业范围内;(2)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建构和拓展受到文化程度、收入、来京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收入越高,来京时间越长,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建构与拓展的难度越小。(3)流动民工依赖社会网络的微观原因是流动民工通过社会网络不仅可以获得职位信息,还可以获得工资上的人情照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宏观原因为劳动力市场机制尚未成熟或运行失效。
作者其他论文
社会规范:多元,冲突与互动.郭星华;石任昊.中州学刊.2014,62-69.
基层纠纷社会治理的探索--从"枫桥经验"引发的思考.郭星华;任建通.山东社会科学.2015,65-69.
探索人民调解专业化的新路径.郭星华;刘蔚.社会学评论.2014,59-67.
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适应的法社会学研究--主体间性的视角.郭星华;任建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4-69.
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社区矫正本土化面临的困境.郭星华;李飞.中州学刊.2013,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