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研究的主导观念--兼说民族性建设
外文标题:Research Notions on Beijing Citizen's Public Behavioral Civilization Index——Also in Reference to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ity Characters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沙莲香[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
年:2007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24
期:1
页码范围:138-146
增刊:增刊
语言:中文
ISSN:1009-508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nydxxb-shkxb200701016.aspx
DOI:10.3969/j.issn.1009-508X.2007.01.016
关键词:公共行动者;公共文明层级性;民族性建设;"身边文明"与"身边不文明"
摘要:文章就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着重分析市民公共文明的层级性及其理论依据;一年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数据表明,这个指标体系构成有利于了解市民公共行为的薄弱环节和社会态度,有利于社会动员.文章的写作意图在于对民族性建设的思考. 文中提出了两个主导观念:公共空间的表层与底层预设,公共文明的层级性预设.这种主导观念下的问卷结果经分析较好地揭示出,中国民族性变迁在实际地发生着;这个变迁经常是从"身边"开始;"身边文明"与"身边不文明"同时存在着;"身边不文明"更值得重视;公共文明的层级性构成隐含了民族性变迁的部分内容、有利于这种变迁的文化质素与不利质素都存在.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资源配置不太合理的大国里,要求人人事事都没有"身边不文明"表现,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国度生活规则的"尊严线"是必须恪守的;公共参与是公共文明水平提高的综合性要素,是应当着力倡导的人性呼唤.
作者其他论文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的理论核心和研究思路.沙莲香.北京社会科学.2010,4-7.
见证与诠释:中国民族性变迁30年--沙莲香教授访谈录.沙莲香;孙庆忠.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5-17.
社会心理变化中的负现象析--民族性变迁研究.沙莲香.河南社会科学.2008,21-24.
耻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沙莲香.道德与文明.2008,24-26.
"中庸"的中心功能在"最佳选择"--中国民族性变迁研究笔记.沙莲香.河北学刊.2008,28(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