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粮食产量波动和粮食流通体制变迁:1953-1985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杨乙丹[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100872
年:2007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期:10
页码范围:76-79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经济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5-3492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zxk200710023.aspx
DOI:10.3969/j.issn.1005-3492.2007.10.023
关键词:农村经济体制;粮食产量波动;粮食流通体制;制度变迁
摘要: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不同体制下粮食生产的效率有很大差别.互助组和初级社符合当时农业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高级社和人民公社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生产长期徘徊在低水平阶段;家庭联产承包制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粮食产量得到迅速提高,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农村微观经济体制和粮食生产波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粮食流通制度的变迁.合作社体制为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提供了组织保障,人民公社体制强化了统购统销制度的持续运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对统购统销起了制度催化作用.
作者其他论文
农村高利贷及其治理的历史审视:1957-1966年.杨乙丹;高德步.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17-25.
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杨乙丹.中州学刊.2008,63-65.
短缺约束下农村金融市场放开的局限.杨乙丹;王兰.经济问题探索.2007,141-144.
对等主体间农业科技文化的互动交流--浅谈秦汉时期中印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聂敏;杨乙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04-108.
"开发大西北"的创新意愿与效果约束——评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杨乙丹.古今农业.2007,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