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研究的得失与中国社会史发展的前景
外文标题:Local Geographic Context and Study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杨念群[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2007
期刊名称:天津社会科学
期:1
页码范围:113-119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清史所
语言:中文
ISSN:1002-397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jshkx200701025.aspx
DOI:10.3969/j.issn.1002-3976.2007.01.025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在地化 感觉主义 地方史
摘要:中国"地方史"研究的兴起尽管有外来刺激作为自身的动力,但研究者"生活身份"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契合无疑是一重要特征,同时也与中国广大区域文化与社会演变的不平衡状态有关.区域演变的不平衡状态使得不同地区可提供给社会史研究者的探索场景和资料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容易使人们认为,具备某种"人类学"意义或价值的"区域"以及自幼生长于斯的学者,自然应具备某种先天性的研究优势,从而导致了社会史"在地化"研究取向的兴起."在地化"经验通过历史感觉的积累与培育有可能提升中国历史学的研究品质,关键在于,须防止研究者的"在地"身份被本质化,从而限制研究者进行"跨区域"探索的视野.同时,本文亦提出在超越城乡二分对立框架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入观察中国人"感觉世界"的问题和途径.
作者其他论文
中国时刻的思想创发.高全喜;许章润;林国基,等.天府新论.2014,1-48.
"断裂"还是"延续"?--关于中华民国史研究如何汲取传统资源的思考.杨念群.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3,50(1),108-112.
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5(2),116-124.
中国历史学如何回应时代思潮(1978-2008).杨念群.天津社会科学.2009,123-129.
通往意象之途中国史学的未来宿命?.杨念群.电影艺术.2007,316(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