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考研二战人大金融 三年时光终筑梦想(15年初试篇)

中国人民大学 考研网/2015-10-09

  摘要:一战失败、工作无奈、接连打击...种种挫折也无法泯灭自己内心对于硕士生涯的向往,但生活总是在为你关上一扇门时打开一扇窗,坎坷中依然会有明媚的阳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愿三年的考研经历分享帮助更多学弟学妹在人大金融系筑造人生理想。
  与论坛研友交流获取更多考研信息,请关注:考研论坛

  写在前面的话:
  经验这东西,往好的方面说,能减少后辈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但往坏处讲,任何事情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被照搬照抄经验,反倒会误人子弟。因此,慎之又慎,还望各位学弟学妹们在看此贴时,始终保持一种审慎和参考的态度。

  一、我的初试经验谈
  1.本人情况简介
  (1)一战失败
  本人于2013年1月参加过第一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第一次报的国民经济学,死的很惨。当年计算题不仅量大,还难,各科目都不优秀,加之考前失眠(心理素质不好),最终名落孙山。我本科是武汉一财经类211,属于三跨考生。一战其实不怎么想考研,不过父母之命,难以违拗。尽管很早就开始准备,大约2012年年初开始,也报了辅导班,但到了考试后期,由于战线太长,加之突然对经济学失去兴趣,专业课学不进,后期动力不足。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2)无奈工作
  由于考研失败,本来自卑的性格更加自卑了。班级最后的聚餐也没有开心的度过,面对其他同学金榜题名、出国工作的都收到很好的offer,而我却是无业游民,工作完全没着落。而后,随便找了份工作,打算像《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一样,在艰苦的地方追寻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确艰苦,每天加班,还单休,工资水平也低,不过自己却有点乐在其中,这点有点病态了,从2013年5月底开始,一直工作到2014年9月初。
  (3)二次打击
  如果说能够像一战失败一样让自己备受打击的事情,除了失恋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了。为了发泄心中的苦闷,全力投入工作中,天天加班把自己累得跟狗似的。整个2013年对本人来说,都是一段灰暗的历史。
  此外,由于工作原因,去考场弄真题,当见到14年802经济学综合真题时,瞬间肠子都悔青了,当时想如果提前一两个月辞职准备下,绝对能上。然而人生没有如果,后来发现裸考802,竟然得分126。
  (4)决定二战
  9月初办理离职手续后,出去旅行,想放松放松心情,不断地走亲访友,一直到9月中下旬。本打算通过旅行,走遍大半个中国,寻找到人生奋斗的意义和下一个工作地。不过,当得知家境困窘,自身能力不足。同时,自己的确还想再多读读书,想当一位高校教师,遂在与父母告别之际,向父母许诺:这是我最后一次考研,如果考上了,皆大欢喜;如果没上,那就踏踏实实专心上班工作,攒钱买房娶妻生子。于是,9月下旬返京,9月20日晚入住人大静园,9月21日开始复习。

  二、初试准备
  由于本人复习时间有限(9月21日~12月26日),不足100天,加之各种杂事,有效复习时间更短。所以,结合自身情况,决定不走寻常路,无论是方法还是用书,别出心裁,出奇制胜!为了提高效率,同时系统复习,决定采用三轮复习方法,第一轮打基础,第二轮强化基础,第三轮真题及模拟题全真演练。
  1.第一轮复习
  (1)数学
  时间:9月21日~10月13日,用书:《考研数学大纲解析》。每天一章的进度,看知识点然后做例题,由于没有看书和做全书,很多题不会,基本上都是直接看答案研究。进度很慢,但通过了解大纲,知道各部分知识考核重点,题型,基本解题技巧。为后期打下一定基础。每天耗时,三个小时左右。
  (2)英语
  时间:9月21日~10月10日,完成张剑《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基础版)》。1997~2004年真题,一天两篇阅读,一篇翻译。进度比较慢,但主要是为了寻找做题的感觉。每天耗时2.5小时。单词没有刻意记,用的是有道词典软件,用手机零星记忆。但每天一半多时间用手机查单词去了,词汇量是硬伤。
  (3)政治
  九月低没有复习,搁置。
  (4)专业课
  时间:9月底~10月30日,用书: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讲义、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和《精选课后习题》。每天基本按照一章的进度做题,看讲义按照每天两章的进度。期间,没有看教材,直接看的讲义,只有讲义说明不清楚的地方参考下教材。高鸿业的西经教材和课后习题压根儿都没理,尼科尔森课后习题没做。
  2.第二轮复习
  (1)数学
  时间:10月1日~10月31日,用书:毛纲源《考研数学三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技巧归纳(第2版)》。估计只有武汉地区的同学知道这本书和这位作者,其他地方的考生很少有人用吧,更不用说知道毛纲源是谁了。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主要是与该书有缘。大一时,参加转专业考试,只用毛老师的书复习了一周(我也就复习一周,之前以为自己不能参加考试,后来由于加权计算成绩自己有资格参加考试),数学考了93分(最高分94分),最终使得转专业成绩比较高。以自己最终的成绩,本来可以转到学校金融和会计等王牌专业,但由于缺乏自信,考试前的申请书上没写这两个专业及相关专业,多少有些遗憾。
  本书的特点:适合考数三考生学习,文字论述较多,重视基础的同时注重技巧和方法的归纳总结,非常适合文科生学习备考。书上一些小技巧、定理的总结非常实用,对于提高计算准确度、节省时间很有用。不过,如果不熟悉这本书,还是用最常用的李永乐的吧。
  这一个月主要做这本书,边看边做,每天一章的进度,不过有些章节需要两三天。章节后的练习题选做,没时间全做。将重点题和错题用红笔标注,重点知识点和定理用黄色标记笔涂上,像女孩子的做法,不过很有用。
  这个月底,用2013年真题模考了下,120分左右,效果不怎么样,但是还是报金融了。当时给自己的选项就是,要么国民经济学要么金融,横竖都是死,要死就轰轰烈烈!(我是风险偏好者,风险中立或规避者就不用这样了)选择金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2014年金融统招20人,比2013年明显扩招了,预估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且2015年保送计划没有完成,有多出的名额。看见机遇来临,更加坚定了我报金融的决心。尽管刚来人大时,大凡听说我报考金融的人,都让我报经济学去,不过我依旧坚定自己的选择。现在看来是正确滴,且以今年自己的初试分数,发现经济学院各专业随便挑都行。

相关话题/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