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4年跨考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3)

中国人民大学 考研网/2015-10-09

  三、政治
  【参考书】

  1.风中劲草:背诵的必选书目,我想重要性不用多说。选择题全靠11月开始背的风中劲草梳理,成功过关,
  2.红宝书:中午的时候当作消食读物熟悉了一阵子,可以用来熟悉政治答题语言~但是背诵用这本不太靠谱,因为字太多看起来头疼犯困
  3。肖秀荣系列:大家都在用,小题做肖1000,多做几遍~后期考试前出的几套卷子背大题,据说有押中的。
  4.任汝芬系列:和肖秀荣差别不大~我喜欢肖秀荣是因为不喜欢任汝芬用大红字标记重点~
  5.20天20题,最后5套卷以及各种记不清名字的书:买教辅的时候卖货阿姨推荐,个人认为可以拓宽思路,但是政治大题万变不离其宗。多看当然没坏处但实际用处没有想象的大。
  【政治复习】
  我是标准理科生,政治是我的短板。对于政治,我一开始有一种天然的抵触和畏惧的心理。政治成绩没想到还比较让我满意。我觉得对于政治复习,我还是有那么一些心得的。
  政治背诵的部分不想多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对于我而言,我习惯边写边记。也就是一边归纳整理笔记,一遍背诵。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政治,尤其是马哲部分,其实是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的,抓住了这种逻辑性,背诵也就变得易如反掌了。我还习惯每天中午抽出半个小时左右读一读考纲,这样一来,既熟悉了政治答题的语言,也保证了不会忽略细节的知识点。对细节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就决定了小题的得分情况。
  政治背的好,背的全面细致,也就决定了小题的得分情况。我想只要用心,再不善于学政治的人,比如我,都能够得到一个很不错的客观题分数。
  在政治复习上,我想说的重点是主观题。
  主观题的重点是:条理清晰,稳中出新。
  很多人都说考研政治肖秀荣押中了不少题,我也看到很多同学说按照肖秀荣给的答案答了,但成绩并不那么理想。我想说的是,政治考试,并不完全考察的是同学背诵的能力,它同样也在考察同学们对国家大事,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国家实行的政策究竟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对国际时事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有很多一起参加考研的同学,看到大家的政治成绩之后,也印证了我的这一看法。政治考试中拿到高分的,不仅仅要会背,更要会想。单纯按机构给出的答案背,在北京这种反押题的地区,只会得到一个‘还不错“的分数,想要高分取胜,个人观点就显得无比重要。
  在考试之前,我咨询过一位参与政治评卷的老师,他告诉我说,评卷过程中,老师很容易被千篇一律的机构式答案搞的审美疲劳。老师期望看到,并愿意给高分的卷子,往往是在答题过程中还表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能做到联系时事的那一部分。
  所以政治不仅仅要背,更要会思考。
  在备考的时候,我甚至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都看了很多遍。比起机构给出的断章取义略显片面的答案,我想《公报》更能让我们了解到国家出台新政策,实施改革新举措的目的。学习政治,不仅仅要拘泥与考纲给出的那一小点内容,而是要以考纲给出的内容为一个突破口。去了解我们国家的新动向,积极参与到对国家大小事物的思考当中。我想,这样学习政治,又轻松,又能更快的提高能力。
  四、英语
  单词很重要,不过背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用单词书没有特别大的效果,就网上下载了一份乱序的单词,只有英文单词和中文解释。背的时候把中文解释挡住过一遍,画出来“不太熟悉的”和“完全不会的”,把这两部分整理出来再背。单词量上来了,阅读自然就好了。
  英语阅读之前是我的弱项,一直到8月份我还一口气错了8道阅读,后来我发现我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单词量不够,单词掌握的不扎实造成的,所以我又回头去背单词。当然也增加了阅读的训练量之类,新东方的阅读比较基础,会增加信心,张剑的和真题比较贴近但一开始做会错不少,有点打击自信。英语还是要回归真题最为重要,真题可以多做几遍,
  英语作文我没有背模版,用了一本雅思的作文书,据说北京地区英语作文会反模版,我倒是觉得作文有自己的观点,不要有语法错误,字迹工整,适当使用高级一点的句子就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

  
  ※来源:考研论坛

相关话题/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