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考研心路历程】13年人大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 考研论坛/2013-07-11

【考研心路历程】13年人大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
考研论坛 nlove2013-05-06


  考研的事儿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我才感觉自己大学算是彻底毕业了。大学四年,加上额外二战人大的半年,我的大学终于结束了。
  我曾经无数次调侃自己的大学很苍白,四年半的时间,我没练出酒量,没碰过抽烟、斗地主,没谈过对象,也很少出去游玩,直到毕业的这一刻,我对天津陌生的可能只比坐火车路过天津的旅客要强上一点。我也没拿过奖学金,没获得过任何学术方面的奖,社团活动也没能混个小领导。等等等等。从大多数人的角度来看,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这是事实。
  好了该说但是了,我仍然认为,这几年是我迄今为止成长最快的时期。当然我是指心理方面,虽然我现在依旧很幼稚很不成熟很傻很天真。
  刚进入这所大学的时候,我被贴着本三的标签,和本一的同学在同一个校区报到,我知道将来也会在这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四年的时间。我很自卑,父母肯定也会有这种感觉。中午吃饭的时候,父亲跟我说了四个字叫做“不卑不亢”,我记在了本子上,当时的我必然是体会不到其深意的,我也不懂得如何才能练就这种能力。只是记下了。就当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学到的第一课吧。
  初来乍到的自卑感我相信每一个本三的学生都有过,很多同学刚上大学的时候会立志,我也不例外。但是,有些人守住了自己说出去的话,有些人没守住。
  从高中开始,我便开始累积痛苦。小学初中时辉煌的光环此时已经暗淡的不见踪影。从上高中开始我便是一个差生,我一直认为自己就好比一个家道中落的没落贵族,骨子里的骄傲让我瞅着机会希望东山再起。生活折磨着我,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座位周围的同学清一色重点院校,我就像个打酱油的,没有一丁点存在感,一丁点。那种感觉是我终生难忘的。我愤怒,无奈,烦躁,失落,伤心,欲哭无泪,凡是负面的词语,形容当时的我,没有不恰当的。这种痛苦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一个疤痕。
  这种心里的感觉——失败感,或者说没有存在感——在我上了大学之后,仍然在继续累积。
  我想改变现状,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想自己可能真的没什么学习能力,小学初中的光辉可能只是与生俱来的,而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完全丧失了学习能力。我真的这样想。既然学习方面没戏了,我就从实践方面试试吧,之前没有过实践经验,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让自己失望。
  我面试进了校学生会和校社团联。我很认真的对待,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是对我实践能力的摸底考试。我要拿出最好的和最真实的成绩给自己看看,看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两边的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不辞辛苦,踏实干活,不断思考,认真总结。与此同时,有意放下学业,因为我觉得自己学习方面没戏,也懒得去碰它了。我把大一献给了学生会和社团联,尤其是学生会。
  到大一下学期,我逐渐觉醒了,我认清了如何做好一件事,哪怕这件事仅仅是去搬一张桌子——一是讲目的,二是讲流程。这也是我在社团活动中感悟出的最宝贵的做事的经验。这就是我上大学以来学到的第二课。
  我一心扑在了学习怎么做事上,心里单纯的想,只要自己做事能力比别人都强,没有理由混不成个领导。于是我信誓旦旦的说,这学生会主席也不过如此嘛,我当上主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大一的结果是悲剧的,实质性的收获,除了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之外,一丁点也没有落在我的头上。首先,在社团工作方面,现在回过头来看,个人方面我的确不是捞政治资本的高手,客观方面我没有依靠任何背景做公关活动。当然了,这些年走过来我也逐渐看清了自己不是从政的材料,因为骨子里我和那些高手不是一类人,我也不想变成那样。当时的我很痛苦,但是逐渐看清事实,分析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之后,我反而释然了。不管怎样,当时的我也通过这件事学到了第三课,那就是后来很多人跟我提过的,当下的中国社会,三分能力,七分社交。可能还真有些道理。我不认同也不反对,我只是发现了拉关系的重要性,也许当一个猪八戒比当一个孙悟空,在集体中,更有可能取得发展。于是我想,宁愿自己变成一个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人总是这样,从一个极端受到挫败后,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后来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时候,发现的确是这么个规律,可能人和人的思维模式在这一点上出奇的一致。
  就此打住吧,不再为任何社团活动上心。这是个红线,碰了就去死。
  痛苦继续累积。
  由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献给了社团活动,不只是表面的大块时间,还包括自己心里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学生会的事情,导致自己根本沉不下心来学习,甚至期末复习的两周也是这样的浮躁状态。当时的我就好比一条失去了嗅觉的狗,每天面对一摞课本,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也不知道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及格。也好比突然把我丢到了汪洋大海中,不知道岸在哪个方向,也不知道游多久才能看到陆地。怎么办?只有等死。好吧,那就死吧。
  大一下学期挂了三科,高数英语微观经济学。
  大一结束了。
  高中之后的第一年。
  完败。
  
  大一结束后的暑假正好涛哥高四毕业,考上了本科。我们几兄弟去十渡玩了一圈。爬了爬东湖港的小山,我们都爬到了山顶。当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时,我心里的感觉是五味杂陈的,这是近几年来我记忆中唯一一次成功。唯一一次做成了一件事情。爬了个小山。呵呵。唉……
  然后我去实习了一把,当了十天小工,体验了一下农民工的生活,那真是一天到晚睁不开眼的活儿,每一天,每一秒,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没有任何附加值,纯粹出卖体力的工作。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我下决心将来这种生活不可能与我这个人联系起来,我绝不能成为一个headcount(人头)。
  回来后,经楠哥推荐,看了两本职场小说,一本《输赢》,一本《杜拉拉升职记》,精彩之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高端人才都是名校毕业。就是这句话。不要跟我讲什么学历不代表能力,高分低能之类的话。
  联系到我这些年的悲惨境遇,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无论面前这滩浑水多么难趟,我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我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电脑程序植入了自己的大脑中。从此,趟“学习”这滩浑水便成了我的锁定技。我内心把小时候的光辉全都放下了,姿态放的很低很低,决心从一级小号练起,看看自己能练到多高级吧。
  上大二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我远离了一切社团活动。远离了所有的社交。很多大一时熟络的朋友,从今天起刻意的不再联系。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置于最最寂寞的境地,让自己放空大脑,大一的生活太喧嚣了,一直往前跑,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好好回味一下。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这些,一方面断绝一切社交,全心全意投入学习,我告诉自己,我是个笨鸟,如果不一心一意的投入,根本做不成事。另一方面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人生,思考一下过去现在和将来。
  于是从大二开始我便与雪杰正强张浩二灯等哥们搭伙上起了自习。上课固定坐在左前方第一个位置。自己。与我最熟络的人变成了各科老师。上课注意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有不会的题晚上打电话问老师。工程力学的老师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接到我的电话,直到她都认识我了。
  但很不幸的有两点。一是有些科目(例如会计、物理等)没有坚持住,到后半学期就开始懈怠了,这让我感到我还是那个我,那个笨蛋,学习的蠢才,没有一点看上去像是好学生的素质。不过难怪,刚开始练嘛,还是一级小号。我变得不知是淡定还是麻木了。二是我坚持了整个学期的课程,例如工程力学,最后仍然是考了六十多分。分析原因,我整个学期都在踏踏实实的学,作业都认认真真的完成,最后复习阶段就提前一周复习完了,然后最后一周一眼没看,然后上考场之后就发现自己大脑一片空白,全忘了。我认为这就是我在理工科方面的潜质。我实在是对这个东西提不起一丁点兴趣来。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之后,我都懒得多看它一眼。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往文科方面靠,尽管没什么学文的基础,但相比之下我对其更有兴趣。也可能更有悟性。
  因为决定要趟这滩浑水,所以从大二开始就在继续探索自我救赎的出路。于是我萌生了考研的念想,便去听了几场考研讲座。人民大学来的李海洋教授声情并茂的给我们讲述着人大的美好,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名校的气魄,我很羡慕,准确的说应该是瞻仰。站在山脚下仰望珠穆朗玛峰顶的感觉。没什么别的想法。
  大二下学期发现了教师公寓这片开阔地。于是我果断搬出去住了。和谭鹏一起。自己住一个屋,很安静,也很寂寞,寂寞到辗转难眠。那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左右。白天功课不多,每天除了上课和上自习,我就是回到教师公寓自己的小屋里,看看郎咸平的书,或者足球周刊,甚至会看一些毛选。真的是寂寞。没有网,也没有电脑,只有一部诺基亚手机和一部魅族MP4,浏览校内网的新鲜事和用MP4听广播就是我课余生活的全部。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人才能产生从来没有的睿智。
  这一年便是我悟道的一年。
  就好比王阳明在龙场驿站悟道的四年一样。
  我想通了很多事。
  我抛弃了我心里传统的直线排序观念,认识到了真正的自信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不再自卑自己是本三的学生。我也不再自卑自己没有获得过任何成功。因为我知道那是我历练过程中必经之路,我所受过的苦难都是我成长的脚步,这只是我自己的路,与任何其他人都无关,别人的好坏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目的地不同,又何来的谁强谁弱?从此不羡慕强者,也不鄙夷弱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终于体会到了父亲当年教我的那几个字“不卑不亢”。
  生老病死是自然,喜怒哀乐是人的感情。如果能看清这一点,心情就会豁然开朗。有时候我们并不是被事实所束缚住,而是被感情。这世上的词语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性的,一种是评论性的。人们往往在说话的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于所讨论的事物陈述见解,这其中有事实性的,也有评论性的。事实性的话语无需质疑,评论性的话语则要加以分析,他是站在什么角度看的,为什么能够得出那样的结论?如果不站在那个角度,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想通这一点后,便少了很多烦恼,因为我发现,很多我以前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譬如在曾经在学生会的经历,自己认为自己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了,为什么会遭到质疑?其实只有三种可能的原因:第一,你真的做的有不足的地方。那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什么好埋怨别人的。第二,别人错怪你了。那就不用理他了,走自己的路,与任何人无关。做好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真正的自信从来不是靠嘴上争取到的。公道自在人心。第三,别人嫉妒你。那就是别人的问题了。自己更加不必庸人自扰。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最清楚,并不是别人说你怎样你就是怎样的,永远相信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看法。别人发表评论是别人的权利,你接不接受是你的权利。这两者一定要分的开。通过这三点,我又解决了一系列曾经看不透的事情,也给我心里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自信的,阳光乐观的,充满正能量的思维模式。
  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但是这些话是无法与人分享的,你与周围的人说这些,别人会笑话你。
  从此刻开始,我逐渐由寂寞上升到了孤独的阶段。我不再害怕寂寞,不再害怕没有朋友陪我打发无聊的时间,反而很喜欢这种独处的时光,我正好静下心来思考很多事情,感悟很多道理。而感悟出来的道理没有人能够跟我分享,没有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听我说说这些沉甸甸的话,只能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将这种感觉定义为孤独。这是高于寂寞的一种境界。我认为。
  好吧,反正已经告诉自己了,走自己的路,与任何人无关。
  回想当初自己做过很多事,并不是为了事情的成功,而是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同,而自己又控制不了别人的想法。因此从这样的出发点去做事,必然导致自己的痛苦,而且你不会获得真正的自信,因为你永远会发现比你做的更加优秀的人,这种与人攀比的心理是无法让自己获得快乐和自信的。
  
  改变思想。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做事的目的是为了事情的成功,为了成功可以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东西。除此之外,不要在意任何外界的看法。外界的看法不应该也不可能再左右我的思想。
  从此,我变成了一个不要脸的笨蛋。这是李松说我的,我非常开心。我觉得非常贴切。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曾经受过的苦难,基本上都是因为自己的想不开。但无论如何,曾经的这些痛苦感觉还是给我了一种不屈服的动力,一种想要摆脱牢笼的勇气。就好比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所有亲人都被反动派杀害的穷光蛋,已经一无所有。心里充满的是痛苦和愤怒。
  除了革命还有什么出路?
  当小工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不能在沉默中灭亡。
  那么,就只能在沉默中爆发了。
  此外别无选择。
  这就是我的宿命,像一个电脑程序一样又一次死死的钉入了我的脑中。
  我曾经一次次羡慕那些圣贤或者成功人士。为什么人家那么有见解?为什么人家什么都知道?为什么人家的思想那么成熟深刻?我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做到的,我也没接触过那样的人,无法向人家讨教。后来我开始试探着自己去找寻自己悟道的方式。我想,我既然是个笨鸟,一级小号,白纸一张,那无论怎么画,都是在增加。所以我决定从一点一滴学起,一句话一句话地感悟,到时候无数个人生信条累积起来便是一个具有成熟个性的我,不同于任何一个别的人,一个在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时至今日,当我看到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中所谓的“格物致知”时,我才发现我是对的,每一个圣贤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逐渐悟道了。
  开始了我冷静观察,独立思考的道路。
  
  另外,在学习方面,我从大二开始,通过还算努力的学习,虽然没能拿到奖学金,但却找回了大一失去的那种嗅觉。就好像电影《功夫足球》中那几位少林师兄弟在和拿锤子的那帮人比赛时找回当年的自己一样,我当时感觉自己就好像躺在干净的草地上,仰视着刺眼的阳光,周围除了微风从耳边划过就是几声蝉鸣。整个世界只有我自己,我找回了一种久违的感觉,那就是认识自己。我开始认识到每一科课程,我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能够考到怎么样的分数。周围的同学总说我,你看你期末了怎么也不着急复习,你不担心吗?我说我已经复习完了,能考70左右,不想再看了。他们可能也不懂为什么我那么确定。我也不懂。但那种感觉就是那么精准。我对自己的认识如此的清晰,我对老师出题和判卷的套路也摸的很准。这种知己知彼的感觉以后让我受益无穷。
  这便是我学到的另外一课——认识自己。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认为,人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便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所站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目的地,然后想好如何走过去。这是宏观战略层面。再考虑每一步走的够不够精确,有没有偏离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这是微观操作层面。
  我将曾经感悟出来的东西,即“做事首先讲目的,带着目的去做事,就不会跑偏”应用到了实际当中。我开始觉醒了。
  
2014考研政治英语全程辅导 想不过都难![试听]



本文共3页123下一页

相关话题/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