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们推出了优秀班团集体系列报道,一起读到了很多人大十佳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的故事,了解了他们如何紧紧团结在一起,于青春逐梦路上奋力奔跑。
我们一同走近理学院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团支部,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化”志愿同心圆,奏响服务新乐章
——“人均60小时,累计2500小时”
正值寒冬,张东方在首都体育馆外昂首站立,呼出的热气在他的睫毛上凝成了小水珠,仿佛松树上凝结而成的冰晶。张东方是北京2022冬奥会的一名城市志愿者,他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沿街小路标”,从没想过这枚“小路标”早已站成了首体外的一棵“迎客松”。清晨,视频这边的崔铭朔正向兰坪一中的同学们讲解化学知识,视频那边的兰坪学子们正聚精观看崔铭朔自制的化学趣味实验小短片,平时枯燥难懂的化学原理一下子生动了起来。“引导同学们走向科学,丰富化学知识,体验化学魅力。”这正是崔铭朔想做的。
此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韩文文正举着平板电脑“带着”老师巡查实验室。韩文文是第二期化学系实验室安全巡逻队的一名队长,在疫情严重,部分教职工无法入校的情况下,她每天会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排查实验室内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那段时间,化学系实验室做到了安全事故零发生。张东方、韩文文、崔铭朔……他们是在各类志愿服务中熠熠闪耀的人大学子,他们都来自一个共同的集体——理学院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团支部。
理学院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团支部成立于2021年9月,共有成员39名。团员登录率和志愿北京注册率均为100%,在理学院支部建家中连续两次排名第一,并入选2022年度首都大学“先锋杯”优秀基层团支部。支部人均志愿服务时长60余小时,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500余小时,3人曾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28人曾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工作,15人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战疫先锋”志愿者荣誉称号。“
班团成员中大部分从一开始便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自我奉献的精神品质,学院或者系里组织的每一场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班同学总是全院层面上参与人数最多、最积极的。”团支书卿成林不无骄傲地介绍。同时,支部也制定了详细的章程,将志愿服务作为评奖评优、入党推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培养大家积极主动地投身志愿服务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推动班团成员保持长期的志愿服务热情。
“化”兴趣同心圆,完善需求新矩阵
普及化学知识,举办趣味活动
将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趣味活动,由化学系主办、2021级化学硕士班承办的面向全校师生的大型科普活动——“化学文化节”于2022年举行。活动分为三期:一期为线下展览,二期为化学知识竞赛,三期为化学文化节决赛。化学系硕士班的三十余名同学策划、主持、宣传全流程参与其中。参赛选手在台上头脑风暴,对大屏幕上的问题迅速做出回答的精彩瞬间,给主持人郦晨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道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人文社科类的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化学的奇妙魅力。”班长崔铭朔说道。荣雨也是“化学文化节”的主持人之一。比起主持经历,幕后同学们承担的工作似乎更让她记忆深刻。“当时化学系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我们21级化学系硕士班团支部的同学就占了其中的一大半。和台前工作一样,幕后的工作人员也很辛苦。无论是场外美轮美奂的装饰、井然有序的摆设,还是台上一丝不苟的彩排、台下细致入微的审核,都离不开他们。也正是因为大家的努力,才共同呈现出了一场如此精彩的活动,为人大校园增添了来自化学系的活力。”
此外,由班主任贺泳霖老师发起的“化说家乡菜”活动也是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内的品牌活动之一。每年寒假同学们都踊跃报名参与,纷纷亮出自己家乡的年夜饭或是特色菜肴,并运用化学知识向大家介绍菜品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
通过分享,不仅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变多了,对不同地域间文化差异的理解也增进了。这正是活动主要负责人尹永跃所希望的,“举办的初衷就是想通过人大化学人的新春味道,晒出年夜饭背后的故事,或是阖家团聚、或是留校奋斗、或是守护万家;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挖掘烹饪中的食品化学知识,鼓励生活中的化学‘飞入寻常百姓家’,传递‘人大化学’的有声力量。”
理论学习强筋骨,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从未有丝毫懈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走进校史展览馆、党史博物馆”“邀请延河讲师团进入支部宣讲”“支部成员互学研讨”等形式,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学习党的伟大奋斗精神;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以“联学”“比学”“提学”的方式,开展了三期学习活动。为解决班级同学科研动力不足、学习方向不明的实际问题,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二十余名优秀研究生分享科研经历,为班级同学开拓科研思路,赋能科研经验。
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知心,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活动将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的同学们紧紧聚在了一起。对副班长韩雪而言,班级建设如同“建造一栋楼”,而“只有一个牢固的地基才能建造出一栋好的楼宇”。这些兼顾同学们专业知识与兴趣爱好的活动,无疑为2021级化学硕士班的建设筑牢了一个稳固的地基。
“化”思想同心圆,引领青春新航向
“将刚性要求与柔性引领融入班级建设”
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团支部以“三会两制一课”的大框架为根本,以“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奉献青年”为宗旨,在班团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从“以组织强引领”“以学习促思想”“以需求提兴趣”“以服务助成长”四个方面为导向开展支部建设,解决了研究生团支部普遍存在的凝聚力弱的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2021级化学硕士班将团支部和班级工作有机结合,设立“班团一体化”委员会。团支部书记负责理想信念、主题团日、三会两制一课等思想引领工作;班长承担学习管理、宿舍监管等日常事务与班风建设、班级共建等事务,实现了团支委和班委的协调分工。
班团围绕“1+5+6+39”,即“1名班主任+5名团支委委员+6名班委委员+39名班团成员”的组织架构,制定了一系列刚柔并济的制度。团支书卿成林介绍:“我们制定班团章程,将专业学习、科研成果、制度规范作为刚性条款。根据思想引领、学术发展、志愿服务三大板块,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和考核措施。此外还有柔性引领部分,班主任牵头带领班团骨干时常走进寝室进行夜谈,举办各类对同学们来说有价值的学术提升活动,在节假日则办一些同学们感兴趣、能融入的活动,将人文关怀作为柔性引领。刚柔并济,共同发力,激发同学们融入班级的内生动力,形成班团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刚性要求与柔性引领的浸润下,支部建设成绩斐然。班级成员平均学分绩点3.78,累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校级奖励100余项,发表论文、专利36篇。认真学习,化学系的同学们更是热爱生活的。负责男生宿舍督查的周壮志同学满怀喜悦地表示:“我们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的宿舍在众多宿舍中脱颖而出,有3个寝室荣获了2022年度的优秀宿舍称号。我为同学们的辛勤付出并最终收获成果感到激动。”
此外,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还建立了班级社交媒体群,同学们可以在群内畅所欲言,随时交流想法或是分享生活趣事,这成了班团委员会收集同学们反馈的重要途径。“了解大家在参与班级活动后的真实感受,对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扬,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组织委员张振川将“反馈-改进”称作班团建设的重要一步。
聚沙成塔,在“班团一体化”委员会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化”好青春同心圆,“学”成青年新先锋。理学院2021级化学系硕士班的同学们将继续以人民所需为圆心,以学科知识为半径,锚定圆心,拓展半径,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绘制出同心同行的奋斗之圆!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化”好青春同心圆,“学”成青年新先锋!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