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人民大学科技文化周”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学科“十年十大进展”正式公布。
(一)重视课程教材建设, “国”字头奖励群星璀璨
有15本理工学科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有3个理工类项目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建设项目,《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和《统计学(第7版)》获评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 5 版)》和《统计学(第 7 版)》)
(二)完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文理交叉人才培养高地
理工院系共开设了13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6个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9个实验班项目以及15个荣誉辅修“微学位”项目,涵盖全校26个院系45个专业。
(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积极衔接国家战略 设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加强学科交叉人才培养 设立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三)优化学科发展布局,理工学科全面提档升级
理工学科完成全面提档升级,统计学科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地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完成两级跨越,进入强优学科行列,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具有成为强优学科的潜力。
(以“卓越的基础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为引领 理工学科全面提档升级)
(所有理工类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理工院系数量倍增,学科发展步入快车道
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基础学科和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布局,近十年新建学院和研究院4个,理工机构数量实现翻番。
(2018年6月,数学学院成立,建设人大特色、世界一流的数学学科揭开新篇章)
(2019年4月,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学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水平向世界一流迈进)
(五)持续推动有组织科研,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理工院系教师近十年在《自然》杂志、《科学》杂志及其子刊等顶级期刊、会议上的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课题35项。国家奖取得零的突破,2018年和201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信息学院杜小勇教授团队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物理学系卢仲毅教授团队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物理学系于伟强、俞榕团队重大发现,以第一单位发表于《科学》期刊)
(六)计算机学科跨越式发展,引领“以数据为中心”自主知识体系
计算机学科在全球计算机科学机构排名CS Ranking 2023年计算机全领域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第8名,所研发的数据库系统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关乎国计民生的60多个行业,在信创市场销量第一。
(信息学院图灵实验班人才培养实践 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数据库”系列教材荣获国家级奖励)
(七)咬定目标十年磨一剑,物理学系获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系2023年获批量子态构筑与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获批的第二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聚焦量子物态科技前沿和国家相关战略需求,对实现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量子科技前沿领域积极布局,获批“量子态构筑与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期坚持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建成拥有完备的高端谱学设备和先进量子物理平台)
(八)高起点建设人工智能学院,精英人才繁星闪耀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多项成果服务中宣部、中国科协、最高检察院和北京市相关工作。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排名已稳定位于世界前列,其中互联网与信息检索方向连续两年位居CS Rankings排行榜世界第一。
(创新探索信息检索关键核心技术,新一代智能搜索与推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论证通过)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研发中文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文澜”)
(九)发挥国家重大需求智库作用,统计学科持续勇立潮头
统计学科在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出版多套系列丛书、发表顶级期刊会议论文,积极引领学科前沿发展)
(2019年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共建数据开发中心,有力支撑国家战略需求)
(十)借力人大优势资源,创新引领理工学科党建思政新模式
学校理工院系都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校充沛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数学学院牵头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0多所高校,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学科新时代党建论坛”,开启了理工学科党建新模式。
(数学学院举办第一届全国高校数学学科新时代党建论坛)
(数学学院推动数学学科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学院学生走进小学课堂)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学科“十年十大进展”发布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