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老龄化”研讨会举办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1

11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交叉平台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提供专业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老龄化”研讨会线上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教育学院教授俞国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大华,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彭华茂,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李西营,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副主任刘彩梅,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侯瑞鹤与会。

杜鹏在致辞中对中国人民大学老年所从事老年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在积极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贫困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如何解决该问题、促进数字公平对研究视野的拓展大有裨益。
俞国良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将老年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促进我国老年教育和积极老龄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大华在主题为“普及老年心理科学知识,营造年龄友好社会环境”的分享中,从社会边缘化、年龄符号化、自主和能力被弱化及价值虚无化等方面对“年龄不友好”现象进行举例,并认为社会对老年心理健康素养的认知水平低下是造成不友好态度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老年心理健康的公众认知水平是维护老年人群心理健康,促进积极老龄化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刘颂的分享主题是“社区老年健康教育现状、形态与发展思考”,她指出目前的社区老年健康教育存在三方面不足:教育主体的标签化和同质化,教育目标的表层化,教育价值的消极化。为改善现存问题,刘颂认为社区老年健康教育应该从“知识事件”形态转化为“主体能动”形态,在积极老龄化框架下实现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能力的提升。
彭华茂就其目前正在研究的“老年人信息素养提升途径探析”课题进行了分享。研究发现,目前老年人的信息素养普遍偏低,存在信息通信技术基础知识薄弱、信息分析能力欠缺和安全意识有提高空间三类典型问题,且在具体问题上城乡存在多方面差异。针对现存问题,该研究进一步从人际环境、个人原因和历史事件三个层面对老年人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对策建议。
李西营分享了题目为“老年人孝道期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多项式的响应面分析法探究了孝道期待和子女孝道行为的匹配程度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孝道期待和子女支持匹配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且社会支持在其中起到补充作用,并呼吁通过对老人和子女进行相关干预和教育等方式以实现更好的匹配。
刘彩梅对其在老年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心得进行了分享。她发现在老年心理健康教育上,讲座、微课等教学形式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她精心设计了线下课程,在多次探索和完善后取得了初步成果。她认为只有将知识和生活连接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才能深入老人心中。
侯瑞鹤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了分享。她通过两个心理学相关案例指出如果个体没有觉察和发现自己,则生活的本质就是在重复,其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治。她认为生命是一个连续体,早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六位分享人发言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黄潇潇对其题目为“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基于生命历程—生态系统观模型的探索”的研究进行分享。该研究创建了生命历程—生态系统观模型,从个人系统、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社会系统、生命历程视角五个层面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出增加研究方法的维度、测量工具本土化、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等建议。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唐丹对研讨会作了总结,她认为这次研讨会有幸请到了多个地域、多个学校、多个领域的专家就“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老龄化”的问题分享和讨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要实现积极老龄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需要有毕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视角,需要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希望有更多的****能够关注和参与相关议题的讨论、分享和研究,共同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杜嘉懿)

相关话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