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物理学系卢仲毅教授为第一完成人,与向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马锋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闫循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高淼(中国人民大学)申报的《铁基超导电子结构与磁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项目,获评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铁基超导是凝聚态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对探索非常规高温超导机理具有重大意义。项目组最早发现并预言铁基超导母体是反铁磁半金属,指出由砷或硒传递的反铁磁超交换是主要的磁相互作用,是导致超导电子配对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成功预言了铁基超导的两种新的磁有序结构。这些发现揭示了其中磁相互作用的微观起源,加深了对铁基超导基本性质的认识,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卢仲毅,男,汉族,52岁,浙江黄岩人,2006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教授,现任理学院副院长、物理学系主任,2007年获得国家****基金,2012年聘为教育部********,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获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物理奖,2019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授予10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