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水泉表示,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带领的团队在葛家村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感人故事,正是因为他们和村民共同的坚守和努力,此次实践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人民的大学,从其前身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起,就确立了“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学校秉承实事求是的校训,始终鼓励和引导师生到农村、到社区、到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广大师生将实践的脚步迈向全国各地,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努力回应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关切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以深厚的学术素养服务国家建设,服务乡村振兴。

郑水泉指出,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能够真正让乡村美起来、让生活美起来、让人的精神美起来,艺术家们用才华点燃村民的创造力、想象力,真正把教学实践与中国发展结合在一起,将学校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正是因为有了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才能真正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
张淳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有着鲜明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此次艺术振兴乡村的活动是艺术家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学校理念,也是艺术学院师生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的“为人民而艺术”这一目标的践行和发展。

李贵军介绍了此次创新教学活动缘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波分析了艺术振兴乡村与国家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关系,丛志强介绍了葛家村实践的具体情况。袁小仙、葛品高、葛万永、葛海峰等四位村民艺术家进行了现场授课,与本科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村民葛国青与葛能亚为景观专业学生进行了现场手工艺创作。

活动现场,郑水泉、张淳向村民艺术家赠送《因它而美》一书,该书是丛志强由葛家村实践升华形成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