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一行来到医院,看望正在进行捐献的宋书准。郑水泉向海淀区红十字会有关同志详细了解了宋书准同学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情况和身体状况,代表学校对他表示诚挚的关心和问候,对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他人延续生命希望的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哲学院和党委学生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一同看望。

为他人延续生命火种,用热血书写美丽青春
——宋书准同学专访
宋书准同学是人大哲学院2016级伦理学专业本科生,是一名来自新疆的蒙古族同学。回忆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过程,宋书准表示自己在高中的时候就有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念头,在2017年11月,校内的一场“生命之光&生命之翼”献血活动上,虽然由于身体原因当天并没有达到献血标准,但是在护士说可以抽取血样加入骨髓库,宋书准毫不犹豫选择了加入骨髓库。
“从加入骨髓库到收到与患者匹配的消息,中间大约有一年的时间。”一开始自己与家人对捐献流程等都不太清楚,在与红十字协会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之后,宋书准明确了整个捐献流程与需要做的准备。“将心比心,我是患者能够活下去的希望。”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宋书准更加坚定了捐赠的意愿。
高分检测结果也显示自己与患者是匹配的。2019年4月,体检显示合格后,宋书准最后一次确认捐献意愿。7月14日,捐献准备工作正式开始。
“在打动员剂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药物反应,比如头晕,腰酸,不过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谈起捐献过程,宋书准语气轻松,“大概经历了四个小时,这中间双臂不能动弹,还是有一些煎熬的。不过有家人朋友的陪伴,还有学校、学院以及红十字会的领导们的问候,整个过程还是挺轻松的。”
“见人疾病则救之,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让我对捐献本身不再害怕,但并不影响我的最终决定。”回顾整个捐献过程,宋书准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在自己看来是一件比较平常的事情,也是对旧日想法的力行实践。他表示:“如果有很多人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我相信这件事就有可能变得不那么稀罕。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为生命接力!”
宋书准的行动充分诠释了中国人民大学致力于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生动体现了人大学子深切的社会关怀与坚定的使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