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3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第一部分为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高层论坛,国内重点高校经济学院主要负责人、国内顶尖经济学期刊负责人共计50多位嘉宾,经济学院(新)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就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首先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对兄弟院校及研究中心负责人、知名期刊负责人多年来对人民大学经济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激。他回顾了学校和经济学院的历史,特别强调了人民大学从诞生伊始便将为国家服务作为最高宗旨,人民大学的学科建设也始终是为了服务于国家建设的根本需要。经济学院最早前身是“八大系”之一,历经70载风雨,始终是人民大学最骄傲、最重要、最有支撑力的学院之一。此次学科调整旨在大力支持和全面加强经济学建设,将经济学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刘伟表示,期待经济学院在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思想史、经济史方面扎扎实实地培养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同时,他也希望得到兄弟院校、学术期刊等各方面负责人的支持和帮助。

刘守英向大家介绍了经济学院(新)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并诚邀与会嘉宾对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发表真知灼见。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对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表示祝贺,并祝愿经济学院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焕发新的活力。他表示,经济学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应当鼓励教师对中国实际问题开展广泛研究。他期待人民大学作为经济学界的领头羊,能够引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更好地提供理论贡献和研究范本。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回顾过去将近40年整个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更多的是对研究范式进行学习并系统地引进了中国。因此,目前国内经济学研究已基本形成了以科学方法研究一般性经济问题的规范。但现在,国内经济学研究面临着很多国内的经济问题难以用现有标准范式来解释的重大挑战。他认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经济学界不应当轻易推翻既有研究范式,而是应该展开问题导向性的研究、大胆设计对中国经济社会有针对性的研究,产出一些对社会整体发展有启示的成果,用学科进步本身回应大家对现存问题的质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巡视员刘培林祝贺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了新的发展引擎。他根据自身体会谈到,真实世界是灰色的,而理论要么是黑,要么是白,所以真实世界始终高于理论。****如果要把经济现象摸准,就要先把现象搞对;而把现象搞对的关键就是要看长时间的现象。他祝愿经济学院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从左至右为: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巡视员刘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编审许建康表示,此次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科调整是一个战略性举措,非常值得祝贺和期待。人民大学是国家马克思经济学经济研究的重镇,杂志社要办好需要借这个东风,期待能得到更好的研究论文。目前杂志社特别关注发表有引领性作用、议题性作用和提出标志性概念的文章。而一篇引领性文章提出的议题,如果能够对整个学科发展或在解释重大时事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才能算是真正的好文章。
《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孙杰认为,当前经济学研究有碎片化的趋势,迷失了基础的研究方向。他强调经济学刊物要求科学性,一篇文章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必须要有相应的基本理论作为依据;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也必须弄清楚基于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逻辑选取统计变量。另一方面,现在许多理论文章还存在着空洞的弊病,真正的理论问题只有和现实问题密切结合才有意义。
《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表示,经济学院的学科调整标志着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科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了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的经济学科,必须要坚持以下三点:第一,要认真学习领会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第二,要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第三,要把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好文章发表在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上,不要盲目崇信外国期刊。

(从左至右为:《中国社会科学》编审许建康;《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孙杰;《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表示,经济学院的学科调整承载着三层使命:一是发扬传统;二是时代担当;三是引领未来。关于中国经济学70年来的研究与发展,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过两次转换,第一次转换是在1978年前后,经济发展从关注公平到关注效率;第二次转变发生于近些年,从效率优先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问题开始扩展到更多领域和更多视角。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必须要关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郑红亮回顾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当前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性分析与思想性结合不足。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必须致力于这两个方面如何更好地统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认为,原有经济理论在不能很好地解释已有的现象后,就会催生出新理论发展的需要,这是目前中国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学研究者必须要针对这些特殊性的东西,做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的其他性和实干型,要加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性和创新性工作。

(从左至右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郑红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姚洋将中国经济学院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追溯了中国经济学研究国际化的历程。他认为,中国经济学研究者不能将学术视为谋生的手段,研究也不能与中国的现实脱节,而是要树立伟大的抱负,将经济学研究和中国的现实、中国伟大的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确定自己的研究议题的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冬梅对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表示祝贺,她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保持和经济学院的深度合作交流,并期待经济学院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为中国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熙保认为人民大学将理论经济与应用经济分开对于国内高校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期待人大理论经济学能发挥在全国的引领作用。他分享了自己研究发展经济学三十余年的亲身经历,认为发展经济学对于中国来说是最需要的一个学科,对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从左至右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姚洋;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冬梅;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熙保)
山东大学(威海)党工委委员、副校长黄凯南分享了自己在数字经济学方向的研究。他认为,针对中国当前的问题,经济学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他相信经济学院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能够做更大的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应当抓住第三次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合理利用新机遇,中国经济会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变道超车。同时他指出,经济学如果立足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借着这个机遇实现中国经济学在这个领域乃至全部经济学管理领域的迅速赶超,有利于建立与中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学的世界地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熊兰对经济学院表示祝贺,并期待能与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等兄弟院校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与发展。

(从左至右为:山东大学(威海)党工委委员、副校长黄凯南;《经济学季刊》主编姚洋;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熊兰)
最后,刘守英对与会嘉宾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他表示:一是中国已经到了出“好”的经济研究时代,我们必须要关注中国的重大问题、从中国发展的独特性中对经济学的约束条件做一些改变;二是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既不能以规范的方法名义陷入技术,也不能回到用纯范式和概念性的东西来解释现实,中国目前阶段的经济学研究既要加大政治经济学研究,也要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增强对中国问题的解释力;三是,中国经济学理论70年的发展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始终关注现实,解决和解释实践中的问题,这个传统要坚持;最后,他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并对中国经济学未来的传承与发展寄予瞩望。
第二部分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 年演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为开幕式致辞,刘守英主持会议。来自全国重要高校经济学院负责人、国内顶尖期刊负责人、经济学院(新)全体领导班子及全院师生参加了会议。
刘元春代表学校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参会和经济学院全体师生的参与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径,中国经济学也因此亟需完成扎根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和构建。新时代呼唤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中国经济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经济学院将专注理论经济学,以学院体制改革为突破,大力推动学科发展,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学界排头兵的势头,力争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理论经济学学科。

刘世锦首先对经济学院(新)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回忆了自己在人大经济学院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经济学院未来发展的充分信心。在主旨演讲中,他提出了中国下一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五个重大理论问题,即:中国经济增速及其增长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超大型国家在经济转型中的对冲功能、成为前沿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短板,以及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他特别强调,中国想实现中速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低效率部门改进、低收入阶层收入提高和人力资本提升、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前沿性创新和绿色发展五大增长来源发力。只有着力于潜在增长点,补齐短板,发挥优势,中国经济才能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

张军分享了自己对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他首先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已高速增长了40年,但2008年才是经济实力真正转变的分水岭。在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形成了极强的国内外购买力,财富积累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2008年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在外部面临金融风暴、内部压力巨大的条件下,中国紧握战略机遇期,将着眼点转移到内部能力建设上,释放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他也特别强调,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的异军突起,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根本改变,对传统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造成了很大冲击。因此,理解经济演变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实现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才是当务之急。

洪银兴分享了自己近期开展乡村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参加河南代表团讨论时对乡村振兴提出的几点要求,他认为乡村振兴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振兴农业要通过集体艰苦创业、多种经营、专业化分工等方式做强农业;第二振兴农业就是要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第三是振兴农业就是要富裕农民,体现文化和社会事业的振兴。他特别总结了蒋巷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苏南模式”的四个特点:一三四产业协调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的核心作用以及村庄集中化。

刘守英也就乡村振兴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乡村的现状和国家战略密切相关,城市偏向的工业化、城市化等战略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状况。农业功能单一和对农业概念理解偏差是导致农业产业回报低的两大原因,而农业产业回报恰恰是做强农业的关键所在。农业产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农业组织、农业规模、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都需要经济****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刘伟围绕四点展开了论述:一是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自信问题,这种自信的树立和恢复是我们经过了艰苦探索才赢得的局面,我们要珍惜好、把握好;二是中国经济理论,特别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对于中国的改革的方向确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经济学理论落后于全球经济发展提出的挑战;三是中国经济学下一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对过去七十年以来的发展如何评价,是我们当下必须搞清楚的关键问题;四是中国经济学要明确经济学教育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刘伟通过追溯中国经济、中国教育、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及教育的历史沿革,结合现实需要,指出当前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任务,一是论证制度的优越性、必要性,历史必然性,二是阐释分析怎么运用我们的制度来发展中国的生产力。

林毅夫首先对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对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奠基和开拓作用表示高度认可,并从过去七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反思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阐释其对现代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的必要性。林毅夫认为,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可以获得理论创新的来源,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发达国家结构的差异性是由何种因素造成的。把结构理论引入现代经济学,不仅能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更能够帮助人们改造世界。

斯蒂格利茨发表主旨演讲时首先对人大经济学院(新)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就未来经济的挑战和走向趋势阐释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中国40年来经济建设和脱贫建设取得的成就,斯蒂格利茨予以高度的赞赏。他从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个体或集体的行为怎样产生商品和服务出发,阐释“动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意义。接着,斯蒂格利茨结合中国等国家的发展实际,指出社会或经济组织对于市场缺陷的弥补作用。对于当前世界存在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不平等、金融体系不稳定等,斯蒂格利茨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卫兴华回顾了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发展历程,赞赏人大经济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学人才,同时提醒人大经院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注重未来的人才培养。卫兴华以过去学界对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的争议为例,指出只有学好政治经济学才能正确应用。接着,他对当前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进行了批评,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卫兴华还寄望经济学院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扩充经济学院的人才队伍。

相关话题/经济学 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