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活动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承办。活动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推荐影片展映、多彩中华·贵州民族非遗选粹展、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和民族题材电影研讨会等。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推荐影片展映活动”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是国家民委、中国作协、中宣部电影局等单位发起的一项文化工程,作为重要文化项目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该工程自2013年启动以来,通过剧本征集、民族题材电影展映、电影创作培训、宣传推介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各方面对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热情,推出了一批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和影片,填补了一些还没有本民族题材电影或者剧本民族的空白。在本次活动上,中国少数民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侗族题材影片《侗族大歌》出品方颁发工程入选影片证书,为摄制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并为师生们放映推荐影片《侗族大歌》。中央民族歌舞团、贵州民间侗族大歌演出小分队为师生们表演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得到了师生的赞赏。


靳诺在展映会前会见了出席活动的嘉宾,并与嘉宾共同参观“多彩中华·贵州民族非遗选粹展”,郑水泉陪同。

贵州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之多国内少见。不仅有精妙绝伦的蜡染、刺绣、银饰等手工技艺,还有独具地域特色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展览以《百苗图》为历史背景,以鼓楼和风雨桥为地域背景,展示了蜡染、刺绣、织锦、银饰等贵州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实物作品40余件,展示了30多张非遗活动照片,还向师生介绍相关非遗知识和贵州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主办方希望“非遗进校园”活动能够帮助青年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自觉为保护和传承“非遗”财富贡献力量。

郑水泉在展映会上致辞,他表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四十周年之际,本次活动的举办为人民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绚丽色彩。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纵深发展,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战火中走来”,具有独特的红色基因。学校始终把树立文化自信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机结合,发扬“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传统,让优秀文化和光荣传统在人大学子心中牢牢扎根,激励广大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钟廷雄表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于2015年成功写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电影工程将陆续推荐更多影片,用电影形式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参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电影与民族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讨会”。研讨会邀请民族文化、电影界的专家,包括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电影发行人等专业人士,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一起,以主旨演讲、专家访谈、名家点评、专家与学生互动交流等形式,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创作更多更好的民族题材电影、进一步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扩大民族题材电影的影响力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

国家民委、中国作协、中国人民大学、贵州省人大,中宣部电影局、文化部非遗司、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影集团、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央民族歌舞团和文化影视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以及贵州省民宗委、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20余家媒体的代表,以及师生代表共千余人共同参加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