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0/医保20年-全景-拷贝-2.jpg)
会议开始,赵忠介绍了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各位来宾,并简要说明了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指出此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借医保改革20周年及国家医保局成立的契机,对医保制度改革进行回顾和展望。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0/医保20年-赵忠-拷贝-2.jpg)
顾雪非首先作了题为《全民医保改革——现状与趋势》的报告。他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认为覆盖人群应从95%上升至100%,保障范围应从医疗为主转向促进、预防、治疗、康复、安宁疗护的全方位体系,保障水平应从目前的50%提升到80%至85%。顾雪非还谈到了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公平性不足、可持续性差以及分级诊疗缺失。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转型的观点,可尝试从购买慢病管理服务、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支付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改善。最后,顾雪非还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在支付制度上所遇到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另一个是医院是否应有自主经营权。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0/医保20年-顾雪非-拷贝-1.jpg)
王震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医保治理模式选择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报告。他认为我国当前的改革需要重构医疗保障制度,着重强调医保治理模式这一概念,这就需要处理筹资方与服务提供方的关系。王震认为我国二十年来医药卫生领域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治理模式的冲突上,当前仍需要在多方购买、供方竞争、社会谈判、社会化的治理模式等方面下功夫。在谈论到我国医保治理模式的走向时,他主要从供方改革和推动社会化治理、提升医保治理能力两方面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去行政化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建立竞争性医疗服务市场基础、推进医药分离、处方药外流、药品零售业发展等建议。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0/医保20年-王震-拷贝-1.jpg)
朱俊生作了题为《促进政策性健康保险发展》的报告,从商业保险角度看待医保改革,主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方面论述我国医保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朱俊生首先介绍了目前市场与医疗保险结合的几种方式,第一个是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第二块是市场参与基本医保经办,并指出虽然这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朱俊生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愿意给市场留出空间。朱俊生还提出了医保治理的框架,将其放到制度和自由的宏观架构,强调我国在转型的过程中个体观念及制度转变的重要性。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0/医保20年-朱俊生-拷贝-1.jpg)
刘凯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政策变迁》的报告。他提出了一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检验宏观性政策对微观个体影响的新方法,并介绍了其目前正在建立的有关医疗政策的数据库。这套数据库可用于医疗政策的评估、医疗制度的创新与扩散、以及大数据方法论的创新。接着,刘凯运用这套政策数据库,从医保支付方式的角度探究了我国医保改革的趋势,发现我国中央、省级及地市级政府在有关付费方式改革的政策数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从府际关系、经济因素、组织能力以及人口因素对其进行了解释。最后,刘凯从倒逼改革论和资源优势论两个方面解释了地方医保控费的问题。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0/医保20年-刘凯-拷贝-1.jpg)
仇雨临对四位主讲人报告进行了总结,从竞争性、法制性、规则性、合作性、选择性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医保治理的现状,并提出参保人的自由选择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治理路径。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0/医保20年-仇雨临-拷贝-1.jpg)
研讨会最后,与会的老师和同学针对医保改革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