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主题报告阶段,耿林副研究员作了题为《2018年第二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大数据》的主题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企业用工需求虽然增加,但是求职申请人数并未依据以往经验呈下降趋势,反而比上季度有所上升,由此导致本季度CIER指数下降至1.88。分行业来看,本季度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景气极化程度比上季度略有上升,但好于去年同期。本季度就业景气最好的为中介服务行业,CIER指数为6.91。受需求增长的影响,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酒店/餐饮行业、专业服务/咨询行业在本季度的CIER指数有所上升。尽管本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就业景气排名位于第三,但从趋势来看“互联网热度”继续下降。此外,受本季度需求大幅下降影响,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业在本季度就业景气程度较差。分职业来看,本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仍为技工/操作工、销售业务、社区/居民/家政服务等。公关/媒介、销售行政/商务、物业管理等职业的景气指数较低。分区域来看,2018年第二季度的CIER指数仍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同时与上一季度相比,这些地区的需求增加幅度小于求职申请人数的增幅,使得CIER指数继续下降。分城市等级来看,本季度一线、新一线、二线以及三线城市的CIER指数呈现依次递增。随着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户口指标逐渐收紧,二线和三线城市在人才政策上持续发力,各类优惠政策对人才就业的集聚效应逐渐凸显。
在企业规模方面,本季度各种规模的企业仍呈现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差的状况。在企业性质方面,本季度上市公司企业的CIER指数仍然最高,为1.02。而其他类型企业的CIER指数小于1。报告预估,由于季节因素作用明显,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CIER指数将可能大概率出现回升态势。
张晓光就《苏州工业园区2018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做了介绍。报告分析了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指数及市场数据,介绍了园区应届生招聘薪酬调查情况及企业招聘用工情况,并对2018年第三季度园区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预测。从长期趋势看,三季度往往是年度内用工需求最高峰。综合各种因素影响,园区三季度需求有望延续旺盛态势,供需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根据季度供给指数(定基)近三年走势,园区供给总量呈持续下降态势。从长期趋势来看,综合各种不利因素,三季度供给量预期环比有所下降。
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专业博士生祝慧琳介绍了中国就业研究所课题组开展《58同城抽样数据评估报告》的基本情况。该报告从项目背景、评估方法、求职者特征评估、企业特征评估及相关结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数据稳定性、数据代表性(求职者、企业)这两方面评估了58同城大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局限性。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专家和领导围绕第二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曾湘泉对此次会议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认为,尽管本季度CIER指数的下降与春节推迟、劳动力供给增大相关,但总体来看,总需求仍大于总供给,就业市场基本稳定。就目前大家高度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他认为,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分析,未来可通过文献收集和整理,获取更多数据和结论。结合宏观经济来看,2017年15~59岁的劳动力供给已下降超过700万人,这导致尽管经济增速下降,招工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从现实来看,就业市场的结构矛盾,特别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即三重点仍然应当是关注的重点问题。此外,由于中国就业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情况,统计部门除发布失业率指标外,应同时发布就业质量,如薪酬、工时等指标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反映中国就业市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