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大新闻学院考研经验第一篇:参考书目推荐
拿到人大新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考研对我来说已经落幕。最近有同学问我备考经验和参考书目,问的人多了,就不一一回答了。写这篇总结,也是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梳理吧。先说一句,过来人的感受仅供参考,读书方法是独特的,只可借鉴,不可迷信,“我的成功不可复制”。我去年准备考研,大概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找参考书的。人大新闻学院从2009年开始,就不再提供官方的参考书目了。我当时也是既茫然又焦灼,所以非常理解很多同学目前的心情。
我列的这些书并不是我看过的全部,有些书我看了,但是觉得从知识含量上并不能满足考试的适用性,所以就不再推荐了,毕竟时间成本是最值钱的。所谓的经验,意义就在于此,我走过的弯路别人就不要再走了。
参考书目的总名单先列出来,然后我再具体说一下每本书我是怎么看的。
0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美]E?M?罗杰斯著/ 殷晓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04 《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05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9/2010》 陈力丹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2010
06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07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赛佛林,[美]坦卡德著/ 郭镇之主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08 《传媒经济学教程》 喻国明,丁汉青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09 《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 喻国明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9
10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1 《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12 《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3 《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4 《国际新闻界》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近一年
15 《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2011》 金圣才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0
一、新闻传播史类
0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美】E·M·罗杰斯著/ 殷晓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2010年的题型变化很大,中外新闻史考的分值比以往少了很多。不过,我还是把新闻传播史的书放在了首位。对于跨专业的考生,了解一门学科的历史是入门的必经之路,“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中新史和世新史记忆量大,我重点说说我读书的方法吧。方法对了,可以事半功倍。
1. 《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写作是以时间逻辑为主线的,从远古写到现代。我重新用另一种逻辑做记忆,将中新史分为这些标签:报纸﹑报人﹑报案﹑报刊发展史﹑通讯社发展史﹑广播电视发展史﹑新闻思想史﹑新闻教育史﹑新闻记者团体﹑新闻立法史。
记忆报纸的时候,可以画一个表格,简略的写明:名称﹑时间﹑人物/团体﹑地点﹑意义/地位。我这样整理了50家比较重要的报纸,用了两张纸就搞定,复习起来非常方便。
2. 《世界新闻传播史》首先要解决一个宏观的问题:整个世界范围内,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产生,发展,现状,动向。今年初试的时候考了“世界范围内互联网传播的历史进程”,复试笔试的时候也考了一道“媒介的改变对人类交往的......”,记不太清了。
在记忆各国的新闻史的时候,首先把握住一个总体的特征,比如英国的商业性渐进式﹑法国的政治性断代式,然后按照中新史那样的标签进行整理。也可以做专题,比如英国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史,一下子可以串联起很多知识点:第一步,皇家出版特许制等;第二步,约翰维尔克斯案等;第三步,反对知识税;第四步,穆勒的《论自由》。
3. 通过今年的试题分析:中新史不要遗漏了近几年动作比较大的媒体,比如上市,兼并和重组等。外国的不要遗漏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媒体。
4.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我报考的是传播学专业,这本书对于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和创建做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它叙述的方式非常有特点,“传记式的方法”也就是以传播学奠基人以及建立人的个人生平为线索来阐释其思想理论脉络的。
这本书不曾出现在以往的官方的参考书目上,我读的也并不仔细。复试面试环节抽到了一道题是“信息论和控制论的作者及其著作”,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控制论”的作者的名字了,就在嘴边上但是就是记不起来。如果好好看过这本书,这个名字应该会记得很清楚——诺伯特?维纳。
5. 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还要不要看的问题,这本书我看了,是作为《世界新闻传播史》的交叉参考,不过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为对于外国的人名和媒体的名字,作者译的不一样,反倒引起记忆混乱。
二、新闻理论类
04 《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05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9/2010》 陈力丹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2010
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于我这样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很好理解。可惜我当时看书的时候,第一本看的是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非常具有哲学思辨性,但一开始看不懂啊,绕的我的脑子很浑,直怀疑自己是不是读新闻传播的料。杨老师的书理论性很强,我觉得考完研之后,要深入地继续做研究的时候,可以用作参考。选择陈力丹老师的书的另一个原因是,理论本来就是常考常新的东西,所以我更喜欢看新近出版的书。当然,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比如郑保卫老师的《新闻理论新编》。
理论要掌握,但不是死记硬背,老师们的观点有时候会不一样的啊,你要形成自己的见解,说的有道理就行。新闻理论考的越来越活了,越来越与现实发生的新闻热点联系在一起,比如今年考的“媒介审判”,“记者暗访”(初试考了,我复试面试的时候又抽到了这道题),所以《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一定要看。陈力丹老师每年会出一本,大家关注2010年的什么时候出。我当时是看了两本,2009和2008,也建议大家今年把2009的也看一下。
三、传播理论类
06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07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赛佛林,[美]坦卡德著/ 郭镇之主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传播理论如果只看《传播学教程》,必死无疑。今年复试笔试有一道“媒介议程设置”的题,如果没有深入地了解其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很难答好的。其实在看书的过程中,如果你勤于思考的话,有很多问题会自然地浮出在你的头脑中,你会禁不住去想:所有的议题其被设置的效果会一样的吗?议程设置到底需要多久时间?是谁或什么设置了媒介的议程?这就促使你自觉地去拓展视野,去寻找答案。
说句题外话,选择考研的动机都很复杂,有的人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有的人为了能跟他或她在一起,有的人为了能落下北京户口,这些原因我自己或多或少也有。不过呢,我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我的工作该怎么去做,甚至我可以做的很好,但是我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我才选择考研,想弄清楚这个“为什么”,用实践印证学理,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无论你考量了多少因素最终选择踏上这条路,至少有一条应该是真的热爱这个专业吧,这样才能对寻找未知充满兴趣,这才是保证你考研成功的根本动力。曾经有个小孩跟我说,她想考人大新闻是因为想去北京读个硕士,我劝她如果只是这个目的,还是考个别的学校的别的专业吧,她也许低估了人大新闻的挑战性。
四、传媒经济学类
08 《传媒经济学教程》 喻国明,丁汉青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09 《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 喻国明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9
再重申一下,人大新闻学院2010年起各专业及方向(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学、广电、传媒经济学)初试为统一的一张卷子,所以考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也要好好的看传媒经济学,分值占的还不少呢。
喻国明老师等编著的《传媒经济学教程》是09年出的新书,当时我看到这本书就知道肯定会是重点,今年考了一道这本书上的“受众碎化”。我本科的时候学过微观经济学,所以读起来感觉不是很费力。也许跨专业幅度比较大的同学,比如英语专业,会觉得理解“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效用递减”这些名词有些难度吧。不管多么吃力,这本书一定要读透。 喻国明老师在传媒经济学领域的地位不用我说了,所以他的新书《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以及最新的论文都要找来看。
五、新闻实务类
10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1 《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12 《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3 《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新闻写作教程》这本书,我想了下,还是列上去了。就像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一样,这本书的特色就是收录了不少经典的新闻作品,而《新闻写作精要》的实用性和业务性更强一些。
今年实务的题型变化很大,简单地考书本上采访和编辑的问答题没有了,而是根据材料来设计采访提纲和策划新闻报道。但是书还是得看的,不然设计策划出来的东西会缺乏专业性,批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新闻传播学考研,绝不能与外界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恰恰相反,你的新闻接收雷达要一直开着。我考研期间虽然把我家的网线剪断了,主要是克制自己想看美剧的欲望,但是每周的《南方周末》必买。再有就是听广播,106.1的中国之声,基本上吃饭走路都戴着耳机的。今年考的实务题的材料“天然气紧缺”,我还记得当时听这个话题采访时的情景:那天地上还有雪,是傍晚,我在买饭回来的路上,在小区的门口。中国之声的记者连线了能源专家,播放了中石化高管和普通居民的采访录音,各方的立场和观点都有了,所以考试写评论的时候觉得有话可说。
六、期刊和考研辅导书类
14 《国际新闻界》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近一年
15 《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2011》 金圣才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0
以前我看别人写的考研经验,都说期刊初试之前不用看,等复试之前再看。我的观点是,初试之前一定要看。可能几年前的出题规律是初试重视基础,复试重视热点。但现在不同了,我初试前没看期刊,就吃了大亏。考的“第三人效果”,我明明在辅导书上看过的,但是就看了一遍,而且还是不怎么上心地一扫而过,结果在考场上看见这个名词的时候,就只记得我看过的呀,可是具体什么意思,死活记不起来了。那种挫败感,很影响答题的情绪啊。出了考场我用手机上网一搜,哦,原来如此啊,我真的看过的,可我就是想不起来了。等到我看《国际新闻界》的时候,发现今年“第三人效果”的论文好几篇。如果之前看过期刊,绝对会知道是重点,记得牢牢的。
《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2011》,这本书我用的是2010,不过2011现在已经出了,可能是更新了最新一年的考题吧。这本书很强大,题目非常多,不只是人大的真题,各大学校的真题都有。看这本书,主要是学习人家组织答案的能力。不过我不建议一开始就看这本书,最好在自己的笔记已经做完,自己的肚子里有存货之后再看。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要保持考研信息的灵敏,以便合理的统筹时间。去年8月份人大新闻学院公布了各专业的考试内容,传播学的初试科目没有了广告和公关。虽然我已经略读了一遍,但初试之前就没有详细的再看,而是在初试与复试之间的两个月内看的广告,公关,广电,网络传播,手机媒体,新闻传播法等等。
也许因为我的见识不足,错过了一些好书,也希望你们能推荐给我。我怀着十分的真诚写下以上所谓的经验吧,希望能对求学路上的人儿有所帮助,也欢迎随时交流。祝愿所有奔跑着的学子都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