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诸葛忆兵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7
一、個人簡況 :
姓名:諸葛憶兵(Zhuge Yibing)
職務:副院長
職稱:教授
聯繫方式:
辦公室電話:
郵箱:zhugeyb@ruc.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大街59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郵編:100872
二、教育背景:
1977年至1980年就讀於溫州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專科。
1984年至1987年在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1987年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4年至1997年在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 19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三、工作經歷:
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浙江省平陽第一中學,教師。
1987年9月至1994年8月,黑龍江大學中文系,講師。
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
1999年9月至2005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2005年10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四、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宋代歷史。
五、開設的主要課程:
本科生:中國文學史
研究生:1,宋詞研究 2,史學專題研究
六、學術兼職:
宋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陽修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副會長。
七、代表性論文:
1,《周邦彥提舉大晟府考》,《文學遺產》1997年第5期。
2,《北宋末年俗詞創作論略》,《北方論叢》1997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 代、近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6期。
3,《門牆肯傍大蘇來——論徽宗年間蘇軾詞的影響》,《湖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
4,《宋戀情詞情感價值的評估》,《中國詩學》第5輯。
5,《<全宋詞>未收曹組的一首詞》,《中國詩學》第5輯。
6,《“花間詞”中的“別調”—毛文錫詞初探》,《求是學刊》1986年第3期。
7,《賀鑄詞風格之多樣性及過度性》,《北方論叢》1988年第2期。
8,《試論賀鑄詞的“新質”》,《求是學刊》1989年第2期。
9,《心靈的避難所—論晏幾道的戀情詞》,《求是學刊》1993年第4期。
10,《畏天命 敬鬼神—論孔子的天命觀和鬼神觀》,《雲南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11,《宋詞創作中的“以雅相尚”》,《古典文學知識》1995年第3期。
12,《洛蜀黨爭辨析》,《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7年第1期。
13,《千古詞壇之圭臬—<詞綜>》,《古典文學知識》1996年第6期。
14,《大晟府提舉官職責考辨》,《江蘇文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5,《李清照個性成因及其表現》,《東嶽論叢》1997年第3期。
《李清照辛棄疾研究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
16,《清淡平實,學者生涯—記陶爾夫教授》,《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5期。
17,《大晟樂考辨三題》,《文獻》1998年第2期。
18,《學者的嚴謹,詩人的氣質-陶爾夫學術研究回顧》,《學習與探索》1998年第2期。
《百年學科沉思錄——二十世紀古代文學研究回顧與前瞻》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9月。
19,《大晟詞風與北宋末年世風》,《文學遺產》1998年第6期。
20,《論宋代後妃與朝政》,《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21,《回環往復 以章法取勝》,《古典文學知識》1998年第6期。
22,《宋代宰相制度、職權述略》,《文史知識》1999年第2期
23,《宋代參知政事與宰相之關係初探》,《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0年第1期。
24,《宋代相權強化原由探析》,《江海學刊》1999年第3期。
25,《老成謀國的南宋宰相——史浩》,《文史知識》1999年第11期。
26,《宋代二府關係之研究》,《文史》2000年第2輯(總第51輯)。
27,《才氣飄逸的蘇門學士晁補之》,《文史知識》2000年第5期。
28,《“自度曲”的一點辨說——〈全宋詞〉閱讀劄記之一》,《書品》2000年第5期。
29,《曹組失傳詞作與俳諧詞風——〈全宋詞〉閱讀劄記之三》,《書品》2001年第1期。
30,《北宋俚俗詞風與歐陽修的創作——〈全宋詞〉閱讀劄記之四》,《書品》2001年第2期。
31,《天才,消融于平庸之中——〈全宋詞〉閱讀劄記之五》,《書品》2001年第3期。
32,《徽宗年間社會風氣的轉移與軍事題材詞——〈全宋詞〉閱讀劄記之六》,《書品》2001年第4期。
33,《婉約詞風的自我變革——〈全宋詞〉閱讀劄記之七》,《書品》2001年第5期。
34,《李清照的倜儻“丈夫氣”——〈全宋詞〉閱讀劄記之八》,《書品》2001年第6期。
35,《宋代士大夫的境遇與士大夫精神》,《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36,《〈詞綜〉編纂意圖及其價值之評價》,《江海學刊》2001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7期。
37,《論宋代三省制之演變》,《新宋學》第一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10月。
38,《雛鳳清於老鳳聲——評〈龍榆生先生年譜〉》,《書品》2002年第1期。
39,《南北宋詞異同平議》,《北方論叢》2002年第1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7期。
40,《水光山色與人親——從〈如夢令〉談李清照個性的形成》,《語文建設》2002年第6期。
41,《有村鎮處有高陽》,《中國教育報》2002年4月11日第7版。
42,《論北宋三司與宰相之關係》,香港《新亞學刊》2002年第2期(總第4期),(香港)教科文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版。
43,《文人詩的抒情傳統與〈夜雨寄北〉》,《語文建設》2002年第10期。
44,《李清照前期行蹤與詞作評述》,《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12期。
45,《論竇娥形象的內涵及〈竇娥怨〉的創作意圖》,《鄭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5期。
46,《論唐五代北宋詞的雅化進程》,《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47,《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試論萊州重逢之際李清照與趙明誠的一段感情糾葛》,《求索》2003年第2期。
48,《“採蓮”雜考——兼談“採蓮”類題材唐宋詩詞的閱讀理解》,《文學遺產》2003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12期。
49,《個性的張揚與題材的開拓——論歐陽修詞》,《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12期。
50,《性愛心理與詞體的興起》,《文學評論》2004年第3期。
51,《辛派詞人論略》,《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1期。
52,《論蘇轍的奉使詩》,《江海學刊》2005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8期。
53,《李清照〈一剪梅〉作年考辨》,《文藝研究》2005年第6期。
54,《北宋宮廷“賞花釣魚”之會與賦詩活動》,《文學遺產》2006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5期。
55,《若得山花插滿頭》,《文史知識》2006年第6期
56,《論北宋使遼詩》,《暨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1期。
57,《婀娜清剛相濟美——論徽宗、高宗年間詞壇之演變發展》,《文藝研究》2006年第8期。
58,《范仲淹與北宋士風演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59,《論陸遊的“無題詩”》,《文史哲》2006年第5期。
60,《論范仲淹“積極防禦”的守邊策略》,《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61,《浩然之氣不可及——論范仲淹的詩歌創作》,《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62,《唐宋都市風情詞論略》,《文學評論》2007年第3期。
63,《范仲淹變革思想論》,《北京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8年16期轉載
64,《宋初詞壇蕭條探因》,《文學遺產》2009年第2期。
65,《白石詞“清空騷雅”辨說》,《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66,《韓辭範筆照千齡,扶植綱常似六經——論范仲淹手寫伯夷頌之傳播》,《國學學刊》2009年第4期。
67,《論宋人鎖院詩》,《文學評論》2009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4期。
68,《論宋代科舉考場外的詩歌創作活動》,《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1期。
69,《科舉制度與文學創作》,《清華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70,《論范仲淹承前啟後的詞史地位》,《河北學刊》2010年第4期。
71,《范仲淹與教育》,《文史知識》2010第7期。
72,《范仲淹與義莊》,《文史知識》2010第8期。
73,《范仲淹與杭州》,《文史知識》2010第9期。
74,《范仲淹睦州時期的文學創作》,《文史知識》2010第10期。
75,《藹然仁人之言—--讀范仲淹<江上漁者>》,《古典文學知識》,2010年第4期。
76,《范仲淹與蘇州》,《古典文學知識》,2010年第6期。
77,《論范仲淹與仁宗之關係》,《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78,《論曹組生平及其詞作》,《蘭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79,《“以詩為詞”辨》,《北京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80,《論宋人落第詩》,《文史哲》,2011年第4期。
81,《范仲淹的西北邊塞詩作》,《古典文學知識》,2011年第4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1年第10期。
82,《李清照再嫁與離異風波平議》,《銅仁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83,《論莫友芝詩風之轉變》,《國學學刊》,2012年第1期。
84,《論唐宋詩差異與科舉之關聯》,《文學評論》,2012年第5期。
85,《論帝王詞作與尊體之關係》,《中山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86,《秦觀俗詞論略》,《北京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87,《晏殊、歐陽修“採蓮”詞論略》,《文藝研究》2015年第4期。
88,《〈宋登科記考〉補正(北宋篇)》,《齊魯學刊》2015年第3期。
89,《〈宋登科記考〉補正(南宋篇)》,《齊魯學刊》2015年第5期。
90,《宋代童子試》,《文史知識》2016年第3期。
91,《宋代科舉鬧場事件》,《文史知識》2016年第7期。
92,《宋代應策時文概論》,《復旦大學學報》2016第4期。
93,《宋代科場作弊》,《文史知識》2016年第9期。
94,《〈湘夫人〉讀解》,《古典文學知識》2016年第5期。
95,《論宋代時文之傳播》,《西南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96,《王安石的科舉變革》,《文史知識》2017年第8期。
97,《論宋代科舉詞》,《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第10期。
98,《選官制度與文學創作之演進》,《北京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1期。
99,《歐陽修在科舉變革中的作用》,《福州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100,《論戴復古詩詞之同調》,《河南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
101,《論辛棄疾豔情詞》,《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18第2期。
八、代表性著作:
(一)?專著
1,《宋代宰輔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2,《徽宗詞壇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3,《宋代文史考論》,中華書局2002年11月。
4,《北宋詞史》(與陶爾夫合撰),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重版,北方文藝出版社2014年9月重版。
5,《李清照與趙明誠》,中華書局2004年4月。
6,《宋遼金文學編年史》(上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
7,《宋詞說宋史》,中華書局2008年12月版。
8,《宋詞入門》,鳳凰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9,《范仲淹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10,《范仲淹傳》,中華書局2012年8月版。
11,《多維視野下的宋代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9月版。
12,《宋代科舉資料長編》,鳳凰出版社2017年6月版。
(二)?編著
1,《宋詞精華集》,團結出版社1998年版。
2,《宋代女詞人詞傳》(與劉敬圻先生合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3,《比興深邃 風姿多彩—賀鑄詞選讀》,中華書局《中華活頁文選》1999年第27第輯。
4,《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明代民歌選讀》,《中華活頁文選》2000年第9輯。
5,《中國典籍精華叢書—<詞綜>》,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6,《唐詩精品》,哈爾濱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7,《宋詞精品》,哈爾濱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8,《淒清哀婉 深情綿綿——晏幾道詞選讀》,《中華活頁文選》2001年第8輯。
9,《李清照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年1月。
10,《宋詞三百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11,《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宋代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2,《宋詞品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3,《唐詩品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版。
(三)教材
1,《中國古代文學名作選讀》(參編12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版。
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唐詩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版。
4,《宋詞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版。
相关话题/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洋副教授
一、个人简况 : 姓名:吴洋 职务:国文教研室主任 职称:副教授 邮箱:exoduswy@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邮编:100872 二、教育背景: 1996年至200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4年至2008年就读于北京大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谷曙光教授
一、个人概况 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韩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常务理事。担任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海外客员研究员、台湾中央大学客座教授等。 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兴趣主要在唐宋诗学、文体学、古典戏曲和东亚书籍史等方面,对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近现代学人亦有一定兴趣。 二、主讲课程 1.中国文学史; 2.中国文学批评; 3.杜诗研读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萌昀副教授
姓名:李萌昀 职称:副教授 职务:副院长 邮箱:limengyun81@163.com 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小说史,明清文学与文化。 教育及培训背景:1999年至201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10年8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专著: 《旅行故事:空间经验与文学表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梁海燕副教授
一、 个人简况 : 姓名:梁海燕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Lianghy621@126.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邮编:100872 二、教育背景: 1998年至2002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本科学位。 2002年至2005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5年至2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郭文仪讲师
个人简况: 姓名:郭文仪 职称:讲师 邮箱:mayi_**@126.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邮编:100872 教育背景: 2004至2005: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 2005至2008: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国学(中国古代史) 历史学学士 2008至2010: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国学(中国古代文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辛晓娟副教授
辛晓娟,人大国学院副教授, 办公室:国学馆237 邮箱 suchame@vip.sina.com 教育背景:1999-2003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本科 2003-2006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 2008-2012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工作经历:2012-201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2014—今 人大国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古代文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瀚墨教授
个人简况 张瀚墨,祖籍山东烟台,UCLA亚洲语文系早期中国研究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跨早期中国文、史、哲等领域,尤其关注文本与考古语境下的早期中国社会和文化,致力于对传统上彼此隔离的早期中国文学、史学、思想史、考古和艺术史等方面的整合研究。 办公室:国学馆214 E-mail:hanmochang@yahoo.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子今教授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电子信箱:dcsj@sina.com 教育背景:1982年1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4年12月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5年3月至2003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副教授,教授;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2007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国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耐冬副教授
一、个人简历 张耐冬,男,1977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96~200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论文《北齐“鲜卑化”与“西胡化”问题质疑》(指导教师刘后滨教授)。 2000~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古代史隋唐史方向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唐太原功臣政治命运研究》(指导教师刘后滨教授)。 2003~200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古代史古代社会史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齐明副教授
一、个人简况: 姓名:张齐明 职称:副教授 邮箱:zqm530@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邮编:100872 二、教育背景: 1989-199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2-2005年,清华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5-2008年,清华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三、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