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沈卫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7



1962年4月20日生于江苏无锡
1979年9月-1990年3月: 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0年3月-1998年6月: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系,获博士学位。
1998年12月-2005年12月:历任尼泊尔蓝吡尼国际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印度梵文研究系合作研究员、
Macalester学院历史系访问教授、德国洪堡大学中亚系代理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共同研究员、日本地球环境研究所客员教授等职 2006年1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曾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台湾佛光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客座教授、哈佛大学南亚系合作研究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研究员等职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藏学出版社英文总编、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专门从事西域语文、历史,特别是西藏历史、藏传佛教和汉藏佛学比较研究。
论著目录
一、主编、合编
1,《汉藏佛教研究丛书》,沈卫荣主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10月至今,已出8种。
2,《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沈卫荣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至今,已9种。
3,《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沈卫荣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始,已出6期。
4,《西域历史语言研究译丛》,沈卫荣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始,已出3种。
5,《多语种佛教古籍整理和研究丛书》,沈卫荣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始,已出1种。
2006年:
《汉藏佛教艺术研究研究——第二届国际西藏艺术讨论会文集》,谢继胜、沈卫荣、廖旸主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2007年:
《黑水城人文与环境研究》,沈卫荣、中尾正义、史金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09年:
《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王家鹏、沈卫荣主编,中华书局。
2010年:
《贤者新宴——王尧先生八秩华诞藏学论文集》,沈卫荣、谢继胜主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
2012
《文本中的历史——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沈卫荣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
《大乘要道密集》,多语种佛教文献整理和研究丛书(一),沈卫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汉藏佛学研究——文本、人物、图像和历史》,沈卫荣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即出)
《何谓密教?——关于密教的定义、修习、符号和历史的诠释和争论》,沈卫荣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即出)
《他空见与如来藏——觉囊人物、教义、艺术和历史研究》,沈卫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二、专著、合著
1996年:
《一世达赖喇嘛传》,蒙藏学术丛书,6,台北:唐山书局,1996年,页1-276, ISBN 957-8900-44-9。
2001年:
《幻化网秘密藏续》,宁玛派丛书,修部6,香港:密乘佛学会,2001年,页1-199,ISBN 962-8189-13-1。
《幻化网秘密藏续释:光明藏》,宁玛派丛书,释部6,香港:密
乘佛学会,2001年,页1-323, ISBN 962-8189-14-X。
2002年:
Leben und historische Bedeutung des ersten Dalai LamadGe ’dun grub pa dpal bzang po (1391-1474)--- Ein Beitrag zurGeschichte der dGe lugs pa-Schule und der Institution der DalaiLama, 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Series XLIX, P. 1-476,ISBN 3-8050-0469-9, Styler Verlag,InstitutMonometa Serica,
St.Augustin, Germany, 2002.
2005年: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对勘及研究》,与邵颂雄、谈锡永合作,
台北:全佛,2005年。
2007年: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对勘及研究》,修订版,与邵颂雄、
谈锡永合作,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2010年:
《幻化网秘密藏续》,修订版,台北:全佛。
《西藏佛教历史的语文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寻找香格里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12年:
《宁玛派四部宗义释》(与谈锡永、邵颂雄、许锡恩合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
2013
《文本解读与历史建构——藏传佛教于西域和中原传播历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即出)。
《藏传佛教于西域和中原的传播——《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出)
《寻找香格里拉:跨文化视野中的藏传佛教及其形象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出)
三、论文
1984年:
《关于木华黎家族世系》,南京:《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8 辑,1984年,页116-120。
1985年:
《浅释吐蕃三路》,《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3-4期,页97-104。
《<汉藏史集>所载<桑哥传>译注》,南京:《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9辑,1985年,页89-93。
1986年:
《西夏王族迁入西藏时间质疑》,《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页62-63。
1987年:
《元代西藏佛学大师布敦的生平及其著述》,《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1 辑,1987年,页29-42。
《一部珍贵的藏文史集——<汉藏史集>》,《西藏研究》,1987年第2期,页134-138。
《国外对蒙元时期西藏史研究综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第2期,页51-59。
1988年:
《乌思藏十三万户与元代西藏行政管理体制(一)》,《西藏研究》,1988年第1期,页54-61。
《乌思藏十三万户与元代西藏行政管理体制(二)》,《西藏研究》,1988年第2期,页38-47。
《论元与元以前的沙鲁派》,《中国藏学》,1988年第3期,页62-76。
《试论藏族的史学和藏文史籍》,《史学史研究》,1988年第2期,与王尧合作,页32-38。
《试论藏族的史学和藏文史籍(续)》,与王尧合作,《史学史研究》,1988年第3期,页22 、41-49。
《简论汉藏史集》,与陈庆英合作,《青海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页95-101。
《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页136-148。
《评美国藏学家魏里的<明朝的喇嘛进贡>——兼论元明时期的西藏政策》,《西北民族研究》,1988 年第2期,页217-226。
《中亚史学家卡尔·扬教授》,《蒙古学信息》,1988年第2期,页30。
1989年:
“The Thirteen Myriarchs of dBus and gTsang and the Mongol-Yuan Institution in Tibet”,Tibetan Studies, Journal of the Tibet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o. 2, Lhasa 1989,46-74.
《元代噶玛巴研究二题》,《中国藏学》,1989年第4期,页69-84。
《元朝国师胆巴非噶玛巴考》,南京:《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2、、13辑,1989-1990年。
1990年:
《乌思藏十三万户考》,《历史地理》第7 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页112-125。
1992年:
《元朝对西藏的统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西藏与中原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1992年,页79-101。
《奈巴教法史》,《文献》,1992年第3期,页237-246
1994年:
《联邦德国的西藏学研究和教学》,台北:蒙藏委员会,1994年,页1-65。
1995年:
“吐蕃七贤臣事迹考述”,《中国藏学》,1995年,第1期,页29-43。
“明代乌思藏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事迹考“,《两岸蒙古学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1995年,页273-314。
“论乌思藏十三万户的建立“,《元史论丛》,第5辑,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页76-96。
1996年:
“Review of Alice Sarkoezi, Political Prophecies in Mongoliain the 17-20th Centuries”. Monumenta Serica44 (1996), St. Augustin, pp. 530-537.
“扎什伦布寺建寺施主考“,《内陆亚洲历史文化研究---韩儒林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页525-543。
1997年:
“一世达赖喇嘛传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王尧主编I, II,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页808-878。
1999年:
“关于一世达赖喇嘛的三种传记“,《贤者新宴》,第1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页179-210。
“明封司徒锁巴头目剌昝肖考“,《故宫学术季刊》,卷17,第1号,台北,1999年,页103-136。
2000年:
“寂忿尊密意自解脱:论西藏死书之历史源流“,《贤者新宴》,第2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页69-91。
“评宿白先生的《藏传佛教寺院考古》“,《贤者新宴》,第2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简述西方视野中的西藏形象:以殖民主义话语中的妖魔化形象为中心“,《西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2000年,页135-166。
2003年:
"Magic Power, Sorcery and Evil Spirit: The Image of Tibetan Lamas in Chinese Literature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1260-1366)".Proceeding of Semina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tate (chos srid zung 'brel) in Traditional Tibet, March 4-7, 2000, Lumbini, Nepal. 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2003, pp. 151-186.
“西夏黑水城所见藏传佛教仪轨文书研究I: 梦幻身要门“,《当代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2003年,页383-473。
“神通、妖术与贼髠:论元代文人笔下的番僧形象“,《汉学研究》,卷21,第2号,台北,2003年,页219-247。
“元、明代ドカムのリンシアン王族史考證——《明實錄》チベット史料研究(一)“, 《東洋史研究》, 卷LXI, 第4號, 2003年,頁76-114。
2004年:
“幻想与现实:西藏死亡书在西方世界“,《贤者新宴》,第3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005年:
“Study of Chinese manuscripts concerning Tibetan tantric practice found in Khara-khoto of the Tangut empire: Essentials for the Dream Yoga”, Cahiers d’Extrême-Asie, No. 15, 2005,189-232.
“The first Dalai Lama Gendün drup”,The Dalai Lamas: A Visual History, Edited by Martin Brauen, Chicago: Serindia Publications, 2005,32-41.
“Tibetan Tantric Buddhism at the Court of the Great Mongol Khans”---Sa skya panita and ’Phags pa’s works in Chinese during the Yuan Period,Qu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 Journal of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ongolian Culture, Ed. By H. Futaki and B. Oyunbilig, Tokyo, 2005,61-89.
“Notes on the four TibetanSi tuconferred by the Ming emperor Yongle in 1413”.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 Bonn 2005.
“Der erster Dalai Lama Gendün Drubpa“,Die Dalai Lamas. Tibets Reinkarnationen des Bodhisattva Avalokitesvara. Hrsg. Martin Brauen, Völkerkundmuseum der Universität Zürich, Stuttgart: Arnoldsche Art Publishers, 2005, S. 32-41.
“近代西藏宗派融合派大师密彭尊者传略“,《民族学报》,第24期,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2005年,页11-45。
“无垢友尊者及其所造《顿入无分别修习义》研究“,《佛学研究中心学报》,台北: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2005年,页81-118。
“怀柔远夷话语中的明代汉藏政治与文化关系“,《国际汉学》,第13辑,太原2005年。
“西藏文文献中的和尚摩诃衍及其教法:一个创造出来的传统“,《新史学》,卷16,第1号,台北,2005年,页1-50。
2006年:
“Religious faith and its environmental necessity: a case study of Tibetan Buddhism in Khara Khoto area”,Qu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 Journal of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ongolian Culture, Ed. By H. Futaki and B. Oyunbilig, Tokyo, 2006.
“汉、藏文版《圣观自在大悲心惣持功能依经录》之比较研究以俄藏黑水城汉文TK164、165号、藏文X67号文书为中心”,《观音菩萨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台北,2006。
“重构十一至十四世纪西域佛教史“,北京:《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页23-34。
“元明两代朵甘思灵藏王族历史考证“,《中国藏学》,2006年第2期,页144-159。
“序说有关西夏、元朝所传藏传密法之汉文文献-----以黑水城所见汉译藏传佛教仪轨文书为中心“,北京:《欧亚学刊》,第7期,2006年。
“元代汉译卜思端大师造《大菩提塔样尺寸法》之对勘、研究“,《汉藏佛教艺术研究研究——第二届国际西藏艺术讨论会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页77-108。
“再论《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7卷第4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6年,页697-727。
“11-14世紀における西域佛教史の再構築——カラホト文書を中心に——“,《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國際秩序と交流の歷史的研究ニエスレタ》,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2006年,No. 4, 頁3-6。

2007年:
“IOL Tib. 52: Another Version of the Tibetan Translation of theAvikalpapraveśa-dhāraöī”,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Edited by Dhamajoti, Hong Kong, 2007.
“On the history of the Gling tshang Principality of mDo khams during Yuan and Ming Dynasty”,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essor Dieter Schuh’s Sixtieth Birthday, Ed. by Professor Peter Schwieger, Bonn 2007.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angut Background of the Mongol Adoption of Tibetan Tantric Buddhism”,Proceedings of the11thSeminar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ibetan Studies, Bonn, 2007.
“Accommodating Barbarians from Afa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Ming China and Tibet,Ming Studies, 2007.
《初探蒙古接受藏传佛教的西夏背景》,《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73-286页。
《西夏、蒙元时代的大黑天神崇拜与黑水城文献——以汉译龙树圣师造<吉祥大黑八足赞>为中心》,《贤者新宴》第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53-167页。
《宗教信仰和环境需求:十一至十四世纪藏传密教于黑水城地区的流行》,沈卫荣、中尾正义、史金波主编:《黑水城人文与环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页310-328。
“《大乘要道密集》与西夏、元朝所传西藏密法——《大乘要道密集》系列研究导论”,《中华佛学研究》第20期,页1-50。
“西夏文藏传续典《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源流、密意考述(上)”,《西夏学》第2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宗教信仰与环境的必然性》(日文),《绿洲地域史论丛》,京都:松香堂,2007年。
《怀柔远夷话语中的明代中国西藏政治文化关系》(日文),《中国东亚外交交流史研究》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07年。
2008年:
“Background books and A Book’s Background: Images of Tibet and Tibetan Buddhism in Chinese Literature”,Volume thematique franco-anglais de l'EFEO : L'IMAGE DU TIBET AUX XIX-XXe SIECLES, Paris 2008.
《汉、藏译<佛说圣大乘三皈依经>对勘——俄藏黑水城文书TK121、122号研究》,《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2008年,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页。
《汉、藏译<圣大乘胜意菩萨经>研究——以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TK145文书为中心》,《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页1-6。
《黑水城出土西夏新译<心经>对勘、研究——以俄藏黑水城文献TK128号文书为中心》,《西域文史》第二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页217-229。
2009年:
《汉藏佛学交流和汉藏佛教艺术研究》,《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王家鹏、沈卫荣主编,中华书局,2009年,页。
《背景书和书之背景:说汉文文献中西藏和藏传佛教形象》,《九州学林》,香港城市大学,2009年11月。页
《汉藏佛学比较研究刍议》,《历史研究》2009年第1期,页51-63。
《八思巴帝师造<略胜住法仪>研究》,《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第二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页156-179。
2010年: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ntral Eurasia (11th–14th Centurie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lingual Approach to the Khara Khoto Texts,” In: A. Chayet, C. Scherrer-Schaub, F. Robin & J.-L. Achard (eds.),Edition, éditions: l'écrit au Tibet, évolution et devenir.(Collectanea Himalayica; 3), München: Indus Verlag, 2010 [26].
“Chinese Tantric Buddhist Literature under the Tangut Kingdom and Mongol Dynasty: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ibetan Ritual Texts unearthed in Khara Khoto,’ Yu Taishan and Li Jinxiu eds.,Eurasia Studies, Beijing, 2010.
“Esoteric Buddhism and Tantra in Yuan China”,Esoteric Buddhism and the Tantras in East Asia, edited by Charles D Orzech, Henrik Hjort Sorensen and Richard Karl Payne, Handbuch der Orientalistik, Vierte Abteilung, China, Bd. 24, Leiden, 2010.
“Esoteric Buddhism and Tantra in Ming China,”Esoteric Buddhism and the Tantras in East Asia, edited by Charles D Orzech, Henrik Hjort Sorensen and Richard Karl Payne, Handbuch der Orientalistik, Vierte Abteilung, China, Bd. 24, Leiden, 2010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汉译藏传密教仪轨<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源流考述》(和安海燕合作),《文史》,2010年第3期
《汉藏文史研究的新思路、新成就——从王尧先生的〈水晶宝鬘〉谈起》,《贤者新宴——王尧先生八秩华诞藏学论文集》,沈卫荣、谢继胜主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页21-40。
《元代汉译八思巴帝师造〈观师要门〉对勘、研究》,《贤者新宴——王尧先生八秩华诞藏学论文集》,沈卫荣、谢继胜主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页354-369。
2011
《明代汉译藏传佛教文献和西域僧团——兼谈汉藏佛教史研究的语文学方法》, 《清华学报》,2011年2期(第26卷)(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大乘要道密集与西夏、元、明三代藏传佛教史研究》,《古今论衡》,第23期,台北:“中央”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2011年。
《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塔波寺文书和〈禅定目炬〉研究:对新近研究成果的评述》,《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339-353页。
《大师的局限与谬误——略议〈中国古代房内考〉的问题》,《上海书评》,2011年6月5日版
2012
《“十六天魔舞”源流及其相关藏、汉文文献资料考述》(与李婵娜合著),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5辑,北京:科学出版社,页325-387。
《藏文文献琐议:以一世达赖喇嘛的传记为中心》,《西域文史研究》,第六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页256-281。
《略议西藏历史人物及其传记之书写——以一世达赖喇嘛传为中心》,《“薪火相传——史金波先生70寿辰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页11-39。
2013
《历史中的小说和小说中的历史——说宗教和文学两种不同语境中的“秘密大喜乐禅定”》,《中华文史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总第一〇九期,页1-39。
《西夏漢文藏傳密教儀軌〈依吉祥上樂輪方便智慧雙運道玄義卷〉讀解——以依“四手印”修“欲樂定”為中心》,《国学的继承与创新——冯其庸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六十周年庆贺学术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下册,页1160-1193。
“Dasheng yaodao mijiand Studies in Tibetan Buddhist History of the Tangut Xia, Mongol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6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页331-359.
《关于密教的定义、历史建构和象征意义的诠释和争论——对晚近西方密教研究中几篇重要论文的评述》,《世界汉学》,第1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页115-135。
《文本对勘与历史建构:藏传佛教于西域和中原传播历史研究导论》,
《文史》,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辑(即出)。
《宋、西夏、明三种汉译〈吉祥喜金刚本续〉的比较研究》,《汉藏佛学研究——文本、人物、图像和历史》,沈卫荣主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即出)。
四、译注
1985年:
《释khrom:七――九世纪吐蕃帝国的行政单位》,乌瑞著,沈卫荣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一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页131-138。
《蒙古在西藏的括户》,毕达克著,沈卫荣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一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页206-216。
1987年:
《忽必烈可汗的第一任西藏总督》,(美)魏里著,沈卫荣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页82-105。
《元代藏族政治家---桑哥》,(意)毕达克著,沈卫荣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二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页208-230。
1989年: 
笺注《卫藏圣迹志》(A. Ferrari, 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in Central Tibet , Roma 1958.),[意]费拉丽著 沈卫荣汪利平(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五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年,頁359-558 。
《吐蕃王统记年》中一个源自《史记》的段落,(日)武内绍人著,沈卫荣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六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页40-52。
《香巴噶举:一支鲜为人知的藏传佛教宗派》,(美)玛修-开普斯顿著,沈卫荣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六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页122-135。
《拉加里家族琐议》,(西德)瑶青-卡尔斯顿著,沈卫荣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六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页338-349。
《意大利藏学家杜齐的生平及其著述》,沈卫荣编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六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页350-374。
1990年:
《奈巴教法史》考,于伯赫著,沈卫荣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七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页108-114。
《西藏的贵族与政府》(L. Petech, Aristocracy and Government in Tibet (1728-1959), Roma 1973.),与宋黎明合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
《拉达克王国史》(L. Petech, The Kingdom of Ladakh c. 950-1842 AD . Serie Orientale Roma , LI. Roma 1977.),沈卫荣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即出。
五、学术随笔
2006年:
《西方想象中的香格里拉》,《文景》,2006年10期。
《闲话国学与西域研究》,《文景》,2006年第7期。
2007年:
《东方主义话语与西方佛教研究》,《文景》,2007年第4期,页16-25。
2008年:
《构建中华民族之民族认同》,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8年10月13日第4(国学)专版(附:汉藏佛学研究中心成立照片);另载《光明日报》,2008年10月。
《西方的大喜乐崇拜与精神的物质享乐主义——从密教、<欲经>在美国的流行谈起》,《文景》,2008年第10期。
《<汉藏佛学研究丛书>编辑缘起》,《文景》,2008年第6期,页22-26。
2009年:
《说跨文化误读》,《不止于艺——中央美院“艺文课堂”名家讲演录》,李少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页161-189。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写在〈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出版之际》,《文景》2009年12月号,页40-45。
《我的心在哪里?》,《文景》,2009年6月号,页42-48。
《欲经:从世间的男女喜乐到出世的精神解放》,《书城》,2009年4月号,页78-89。
《我读马丽华》,《文景》,2009年第4期,页4-11。
《我们能从语文学学些什么?》,《文景》,2009年第5月号。
《<风华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序二》,《风华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马丽华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3月,序二,页4-6。
2010年:
《初识冯其庸先生》,《文景》,2010年第6期
《也谈东方主义和西藏问题》,《天涯》,2010年第4期
《谁是达赖喇嘛?》,《天涯》,2010年第3期
《学术偶像崇拜和学术进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0年5月23日)
《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读书》,2010年第1期

相关话题/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家洲
    孙家洲(1955),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主要著述有:《韩信评传》、《命运与性格的对话再品〈史记〉的人物、故实、思想》、《两汉政治文化窥要》、《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主编)、《秦汉法律文化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宋瞳
    简历:2002-2006,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主修经济史,获经济学学士。2007-2009,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修清史满族史与满文文献档案研究,获历史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清太宗朝固山额真及其职能考》2009-2012,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修清史满族史与满文文献档案研究,获历史学博士。毕业论文题目:《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研究》2012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讲师,开设课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静
    王 静:女,山东烟台人,1974年10月生。1998年杭州商学院企业管理系毕业,1998年200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博士,师从荣新江教授。2004年2006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与尚刚教授合作,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6月至今在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都市社会史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1.论文:(1)、《唐代长安新昌坊的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喆
    孙喆,女,满族,辽宁岫岩人,1971年11月生。199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分别于1996年、2003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清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2009年曾任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边疆、民族史及清代地图史。出版专著《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研究》,在《清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伍婷婷
    1997-2001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3-2006年,就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2009年,就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方向,获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研究领域:学科史、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社会史、史学理论。联系方式:wutingting@ruc.edu.cn科研成果:《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效马
    吴效马 性别 男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讲授课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五四与现代中国、中国近代女性文化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著选读受高等教育经历199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98年7月至今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科研成果参与撰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夏明方
    夏明方,男,1964年9月生。1982年6月毕业于安徽省庐江师范学校,曾从事多年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清史研究所,分别于1992、1997年荣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副所长、《清史研究》责任编辑。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环境史以及社会经济史。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灾害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曾参与撰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萧凌波
    基本信息:萧凌波,湖北天门人,1982年生,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硕士、博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分获第四级地质学硕士学位(2006年)和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转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继续研究工作,其间曾兼职担任学术期刊《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剑利
    杨剑利,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社会史、妇女史,2004年2005年赴芝加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论文: 《中国古代巫与巫的分化兼析人类社会等级制度的起源》(《学术月刊》,2010年第5期) 《观念传承与生育阵痛:民国乡土妇女生育探微》(《江汉论坛》,2010年第6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颜军
    颜军,1971年2月生,安徽绩溪人,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主要成果l 《明清时期徽州族产经济初探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例》,《明史研究》第5辑,黄山书社1997年l 《从看胡适早期的启蒙思想》,《胡适研究丛刊》第3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l 《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