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6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详细资料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Web社区发现、社会网络分析、社会计算和金融信息分析等。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参加科研项目,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阅读经典的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能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培养学生的实践的能力。通过对项目中实际系统的实现,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尤其是提高软件项目的开发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培养团队精神。
近期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EB潜在社区发现技术”,2008-2010
-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结合语义相似性的WEB社区的主题抽取技术研究”,2007-2008
- 主持横向项目“网络同步技术研究”,2007-2007
主要工作经历- 1978-1982西安交通大学学习,本科,获计算机应用工学学士学位;
- 1982-1985兰州石油学校教师;
- 1985-1988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获工计算机应用工学硕士学位;
- 1988-1993兰州石油学校教师;
- 1993-1996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师;
- 1996-1999北京理工大学学习,获计算机应用工学博士学位;
- 1999-2001清华大学CIMS中心,博士后;
- 2001-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师。
社会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培养学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参加科研项目,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阅读经典的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能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培养学生的实践的能力。通过对项目中实际系统的实现,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尤其是提高软件项目的开发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培养团队精神。
近期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EB潜在社区发现技术”,2008-2010
-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结合语义相似性的WEB社区的主题抽取技术研究”,2007-2008
- 主持横向项目“网络同步技术研究”,2007-2007
主要工作经历- 1978-1982西安交通大学学习,本科,获计算机应用工学学士学位;
- 1982-1985兰州石油学校教师;
- 1985-1988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获工计算机应用工学硕士学位;
- 1988-1993兰州石油学校教师;
- 1993-1996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师;
- 1996-1999北京理工大学学习,获计算机应用工学博士学位;
- 1999-2001清华大学CIMS中心,博士后;
- 2001-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师。
社会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工作经历- 1978-1982西安交通大学学习,本科,获计算机应用工学学士学位;
- 1982-1985兰州石油学校教师;
- 1985-1988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获工计算机应用工学硕士学位;
- 1988-1993兰州石油学校教师;
- 1993-1996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师;
- 1996-1999北京理工大学学习,获计算机应用工学博士学位;
- 1999-2001清华大学CIMS中心,博士后;
- 2001-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师。
社会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