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萍
时间:2012-03-3123:03作者:周丽萍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位:理学博士
电话:010-82502982
Email:lhping@ruc.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邮编:100872
1992.9-1995.7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遥感,理学硕士
1982.9-1986.7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理学学士
2007.3-2008.3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
1999.7-2000.8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副教授
1993.12-1999.6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讲师
1986.7-1993.1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助教
空间数据分析处理
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
研究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实习、空间分析、专题制图、地图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13]项目主持人,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规划和京杭运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江苏省内段)技术研究支持,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010-2011
[12]项目主持人,河北省保定市十二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专题研究,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2010
[11]项目主持人,山东省金乡县十二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2010
[10]项目主持人,可修正面积单元问题的尺度效应及其影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2009030029,2010-2011
[9]子专题负责人,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贵阳市发改委、贵阳市循环经济办公室,2005-2006
[8]主要完成人,首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2BJBCSO17),2002-2005
[7]项目主持人,科学数据共享评价方法研究,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2006
[6]环境组首席专家,奥运总体影响评价项目,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2003-2010
[5]项目主持人,环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2004-2005
[4]主要完成人,“首都圈防沙治沙应急技术开发研究与示范项目”子专题“风沙灾害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及首都圈防沙治沙战略对策研究”(FS2000-010),国家科技部,2000-2003
[3]主要完成人,自然灾害空间图式及其时序变化模型研究,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1993-1995
[2]主要完成人,高校地理专业遥感应用课程教材建设研究,甘肃省教委,1999
[1]主要参加人,黄土高原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与系列制图(75-04-03-02),国家“七五”重点科技公关项目,1986-1990
[21]李海萍,李菁.盐城保护区丹顶鹤越冬栖息地变化及成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36),专刊,PP:212-215
[20]李海萍,王可.浅谈北京空气污染对其旅游交通的影响.WTO经济导刊,2011,6(95)PP:49-52
[19]LiHaiping,LuoJiyu.GeneralAnalysisofCorrelationbetweenMainAreasofMalignantTumorandEnvironmentalPollution.2011,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nsumerElectronics,CommunicationsandNetworks,2011,Volume2,PP:1319-1322,ISBN:978-1-61284-470-1;IEEECatalogNumber:CFP1153N-PRT
[18]李海萍,程晓茜,罗继雨.基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可变面元问题尺度效应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网络版),2011,33(5),pp:111
[17]LIHaiping,LUOJiyu.TheForecastofSulferDioxideEmissionsBasedonSpatialStatisticsAnalysis.StatisticApplicationinScientificandSocialReformation,Conference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InstituteofStatistics&ManagementEngineeringSymposium,Weihai,CHINA,2010,2010AussinoAcademicPublishingHouse,SydneyAustralia,1056-1062,978-1-921712-15-9
[16]李海萍.统计分析中的MAUP及其影响.统计与决策,2009,22,pp:15-17
[15]李海萍.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管理,2009,3,pp:29-32
[14]李海萍.我国工业三废排放的地区差异.环境保护,2009,424(7B):34-37
[13]李海萍.北京低能见度污染天气发生频率与成因特征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4(3):50-52
[12]李海萍.从志愿服务看北京奥运.志愿北京-2005志愿服务与人文奥运国际论坛成果集,人民出版社,2005.10,pp:51-64,ISBN:7-01-005194-1
[11]LIHaiping,XIONGLiya,ZHUANGDafang.DiscussonQuantitativeMethodStudyofSand-dustInformationUsingTerra/MODISData.ProceedingsofSPIE:EcosystemDynamics,Ecosystem-SocietyInteractions,andRemoteSensingApplicationsforSemi-AridandAridLand,2003,4890(2):732-741,0277-786X
[10]李海萍,庄大方,熊利亚.沙化土地野外光谱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探讨.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4):484-487
[9]李海萍,熊利亚,庄大方.中国沙尘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地理科学进展,2003,22(1):45-52
[8]朱燕君,李海萍.黄河断流的气候因子分析.资源科学,2003,25(2):26-31
[7]李海萍,庄大方,熊利亚.北京周边沙源区沙化土地光谱特征初探.地理研究,2002,21(5):599-607
[6]熊利亚,李海萍,庄大方.应用MODIS数据研究沙尘信息定量化方法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002,21(4):327-332
[5]李海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专题制图的教学研究.西北测绘信息,1999,55(1):16-18
[4]李海萍.旱涝灾害研究中对历史资料的数据预处理.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地理科学专辑):68-72
[3]李海萍.PCARC/INFO的符号系统及其地图符号设计方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4):90-94
[2]李海萍.浅析地理信息系统中应用分析模型的作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4):65-68
[1]李海萍,彭望禄,赵济.黄淮海平原历史旱涝灾害的时间序列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4):549-552
2、著作
[3]专著:李海萍.环北京地区沙尘特征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9,ISBN:7-5087-0799-0/P.10
[2]参加编写,《环境遥感应用基础》,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ISBN:7-5423-0745-2/G.591
[1]参加编写,国家“八五”重点书目《简明中华百科全书地名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该书获首届中国辞书一等奖、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4]李海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专题制图的教学研究.西北测绘信息,1999,55(1):16-18,获西北地区第九届测绘学术与科技信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1999
[3]“高校地理专业遥感应用课程教材建设”课题研究,获甘肃省教委教学成果优秀奖,1999
[2]西北师范大学第36届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1996
[1]国家“七五”重点科技公关课题“黄土高原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和系列制图”(75-04-03-02),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
(责任编辑:杨智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