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宋学勤

中国人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7-10

宋学勤

一、简介

宋学勤,女,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韩国首尔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当代中国史教研室副主任。主攻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史。

二、开设课程
 
中共党史学概论、党史、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科研项目

1、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一项,已结项。
2、主持200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一项,在研。
3、主持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课题一项,已结项。
4、主持2012年度北京市社会科规划项目一项,在研。

四、科研成果
出版专著

1、《嬗变中的近现代史学---以学科互涉为视点的考察》,24万字,学苑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中共党史学概论》,30.2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3、《梁启超新史学的当代解读》,37.3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参与撰著:

1、陈其泰著《中国史学史》(近代卷),参著6.4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瞿林东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参编31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3、齐鹏飞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疑难解析》,参编4.2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4、程天权主编《科学发展观研究》(历史新起点书系),参著2.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5、齐鹏飞主编《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外交(1949-2009)》,参著4.1万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3月版。

主要论文(2006年以来)

2006年度:
1、《当代人作当代史:梁启超史学理论建构的现代意义》,《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篇目摘编。
2、《当代中国史研究与口述史学》,《史学集刊》,2006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梁启超:“从域外反观国内”的比较研究思路》,《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4、《梁启超:历史统计学的倡导与实践》,《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2007年度:
5、《史家修养论的不断演变及其现实意义》,《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6、《历史教育与和谐社会---重读江泽民给白寿彝的信》,《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6期。
7、《梁启超与社会学》,《史学月刊》,2007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08年度:
8、《跨学科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科发展的前景》,《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2期。
9、《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该文被收入《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创新与研究领域拓展——全国中共党史学科博士点建设研讨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10、《中共党史研究的两个里程碑------从〈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到〈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1、《心理史学的发展与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化》,《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8年8月23日“新论集萃”摘编;《新华文摘》2008年第22期篇目摘编。
12、《史地整合与学术发展------从梁启超的史地整合思想看区域史研究的前景》,《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3、《梁启超新史学的学术机制与当代价值论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8年9月卷。

2009年度:
14、《“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5、《心理史学的发展与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2期全文复印。
16、《科学客观地认识新中国第一个30年》,《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7期。
17、《应全面系统地认识新中国60年的社会建设》,《北京党史》,2009年第5期。
18、《制度变迁与社会生活新范式的生成》,《江海学刊》,2009年第6期。

2010年度:
19、《陈云对新中国初期民生热点问题的关注与实践成效》,《陈云与当代中国》第1辑,2010年5月出版。
20、《心理传记学的视野与途径》,《中国改革》,2010年第9期。
21、《曲折中的前进-----1949---1966年中国人口状况与政策回应》,《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
22、《当代中国史视角下的社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6期。
23、《陈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为视角》,《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11年第1期全文复印。

2011年度:
24、《陈云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建设的认知与推进》,《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25、《制度与生活之间的张力:1956至1966年间人民物质生活状况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4期。
26、《中共党史学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21日。
27、《制度创新与社会成长---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建设经验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6期。
28、《新中国初期(1949---1957年)北京市工人生活状况考察》,《北京党史》2011年第5期。

2012年度:
29、《中共党史研究问题意识的三重维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20日。
30、《当代社会建设研究的历史学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31、《梁启超与马克布赫“新史学”思想比较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32、《中国共产党引领婚姻家庭建设的策略选择与社会意义》,《江海学刊》2012年第2期。《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7期论点摘编。
33、《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建设的发展路径与基本经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4期。
34、《想起了龚育之的“批判性反思”》,《北京日报》2012年12月24日。
35、《科学确立中共党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北京党史》2012年第1期。

2013年度:
36、《中共党史研究的认识误区与学术选择》,《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2期。

五、获奖情况
2008年度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标兵班主任称号。
2009年度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2年度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奖。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2)
相关话题/导师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