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城市碳循环过程并阐明能源对碳循环的影响,可为城市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城市碳循环模型核算了2005-2014年北京市的碳储量和碳通量,并通过能源碳效应指数来探讨能源对城市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碳储量是北京市总碳储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力。北京市的碳输入主要来自水平方向,表明北京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的物质供给;北京市的碳输出主要是能源消耗产生的垂直碳输出。能源活动相关的碳通量占北京市总碳通量的比重,即能源碳效应,在2006年高达79.46%,而后开始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能源对北京市碳循环影响最大的是垂直输出方向,其次是水平输入方向,因此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对垂直碳通量和水平碳通量的调节和管理,尤其是与能源活动相关的碳通量,与此同时,保护自然植被和增加生态用地对提高城市碳减排能力也至关重要。
Abstract:Studying the carbon process and clarifying the impact of energy on the carbon cycle,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especially in urban areas. In this study, we estimated the carbon storage and flux in Beijing from 2005 to 2014 based on the urban carbon cycle model and analysed the impact of energy on the urban carbon cycle using the energy carbon effect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tificial carbon storage w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carbon storage in Beijing. Horizontal input was the main carbon input in Beijing indic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materials supplied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 Vertical output was the main carbon output in Beijing in the form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e carbon flux related to energy activities accounted for the total carbon flux in Beijing, namely the carbon effect of energy, was as high as 79.46% in 2006, then the ratio began to show a trend of fluctuating decline. The greatest impact of energy on Beijing's carbon cycle was from a vertical output direction, followed by a horizontal input direction.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vertical carbon flux and horizontal carbon flux would be needed for city construction to lower carbon emiss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mportant for Beijing to protect natural vegetation and increase ecological land area to enhance the city'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apacity.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s://www.ecologica.cn/stxb/article/pdf/stxb201811292596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能源对北京市城市碳循环的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31
相关话题/能源 城市 生态 自然 管理
陕北安塞县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摘要: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延安市安塞县为对象,基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数据,构建安塞县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方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建设项目引发的区域生态变化的遥感评估——以敖江流域为例
摘要:建筑用地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质量,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及时监测区域生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敖江流域为例,重点研究该流域中的贵安开发区建设项目引发的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选取2010年建设前的ALOS影像和2016年建设后的GF-1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贫困化时空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
摘要:贵州省属于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与集中连片特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贫困化的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以贫困发生率为指标,采用ESTDA框架对2003-2015年贵州省贫困化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贫困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沙蜥春秋季生境选择
摘要:为更好的了解及保护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资源,于2017年5-6月和9-10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其春、秋2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季测定了92个荒漠沙蜥生境利用样方和64个对照样方、秋季测定了71个荒漠沙蜥生境利用样方和76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营养生态位研究
摘要:以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的2种典型恋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其在2016年春秋两季的生态位重叠及宽幅变化情况。许氏平鲉的δ13C值在春季显著大于大泷六线鱼,而在秋季则无明显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自然衰退“史无前例”,物种灭绝率“加速”——IPBES全球评估报告简述
摘要:2019年4月29日至5月4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与政策平台(IPBES)第七届全体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IPBES全球评估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自然衰退"史无前例"和物种灭绝率"加速"的局面,保护和恢复自然需要"变革性改变"。会议于2019年5月6日发布决策者摘要,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异质生境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和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摘要:为揭示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围栏内外不同土壤类型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生态位理论,探讨其群落组成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方中共记录到15科36属42种植物,以豆科、禾本科、菊科和藜科的草本植物为主。风沙土生境中的植被生物量和密度最高,一年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宁夏沙坡头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
摘要: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决定生态系统兴亡的重要特征。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干旱沙漠区以荒漠为背景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脆弱性(生态与环境)、过渡性(草原向荒漠、沙漠向城市)与复合性(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并存)的特点,对其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研究,对于维护腾格里沙漠西南缘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及制图
摘要: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与制图是合理利用海岸带自然资源,协调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矛盾的重要基础。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在海岸带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对该区域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识别、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地图大数据与遥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城市生态空间多元综合识别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摘要:城市生态空间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提供持续生态服务的基本保障。以杭州市为研究区,从城市生态斑块的自然、人工以及自然-人工交互的属性特征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建立辨识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加权叠加的方法评价生态空间强度并识别核心型、辅助型、底线型生态空间和非生态空间4种类型。研究表明:(1)建立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