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傅小兰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元分析研究,旨在探究腹背侧通路在表情加工中的作用,同时考察不同实验范式、动态和静态面部表情加工的特点,重构表情加工的大脑网络。元分析采用了GingerALE提供的激活似然性评估(ALE)算法,将96项包含健康成年被试(1794人)报告全脑激活坐标的fMRI与PET的研究纳入此项元分析。
通过表情与中性面孔对比,结果显示腹侧通路而非背侧通路负责表情加工;通过外显、内隐、被动观看三种实验任务的对比,结果发现左侧梭状回面孔区负责自下而上的表情加工;通过动态和静态表情加工对比,腹侧和背侧通路在动态表情加工中都有更强激活。基于表情加工的兴趣区域,该研究也结合功能连接分析方法(MACM)重构了面部表情加工的大脑网络(见图1)。
![](http://www.psych.cas.cn/xwzx/kyjz/202109/W020210923502265771570.png)
图1. 面部表情加工大脑网络
综上所述,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腹侧与背侧两条通路在表情加工中的作用,并重新构建了表情加工的大脑网络,拓展了人们对表情神经机制的认识。
心理所博士研究生刘明童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心理所副研究员赵科、研究员傅小兰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论文信息:
Mingtong Liu, Chang Hong Liu, Shuang Zheng, Ke Zhao*, Xiaolan Fu*. (2021). Reexamining the Neural Network Involved in Percep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 A Meta-analysi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21.0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