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潜变量模型和网络模型在理论上基于各自对精神障碍不同的构念假设,但是两者并非相互排斥。有许多证据表明,对于像PTSD这样的复杂性精神障碍,潜在的症状维度和症状维度间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可能同时存在。对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网络的考察能够将这两种视角相结合,弥补各自方法学上的不足,为更加全面了解PTSD的心理病理特性提供依据。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力研究组在之前对成人地震幸存者PTSD潜在症状维度结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症状维度所组成的网络结构进行了探索。在1196名成人地震幸存者中进行了潜变量网络模型的估计,并在一个混合创伤类型的儿童青少年重复样本中对估计出的PTSD症状维度网络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显示:潜变量网络模型相较传统的潜变量模型在两个样本中都具有更好的模型拟合。在PTSD潜在症状维度网络中(见图1),闯入和回避维度间存在最强的症状联结。此外,在外化行为和负性情绪维度间,焦虑性唤起和精神痛苦性唤起维度间也存在较强的症状联结。对各症状维度中心度的考察发现,外化行为在PTSD潜在症状维度网络中具有最高的中心度(见图2)。

图1:DSM-5 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网络

图2:PTSD各症状维度在潜在症状维度网络中的中心度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网络结构。研究结果支持了PTSD同时存在潜在的症状维度结构和症状维度间相互因果关联的网络结构,提示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更加关注症状维度水平上而非单一症状水平上的动态交互。该结果也提示了在PTSD的干预中需要更加关注特定症状维度间的关联,例如闯入与回避症状间的联结。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099,31471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190006),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53111KYSB20160036)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Z171100000117014)的支持。
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欧洲创伤应激研究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Traumatic Stress Studies)官方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Li, G., Wang, L., Cao, C., Fang, R., Bi, Y., Liu, P., . . . Elhai, J. D. (2020). An exploration of the DSM-5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 latent variable network.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11(1), 1759279.
https://doi.org/10.1080/20008198.2020.175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