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心理所研究揭示基因塑造人类社会性注意行为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5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走在路上看到有一群人一起看着某一个方向时,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他们正在注意的方向和关注的事物。这一现象被称为“社会性注意”(Social Attention)。社会性注意技能对人类的社会交往甚至是生存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获悉他人的内在状态(如行为意图、目标信念等),以及共享环境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信息(如食物、危险等)。绝大多数人都拥有非凡的社会性注意技能,擅长追随他人的注视方向,从而在社会交往中做出恰当的反应。但有一类特殊人群,即具有社交障碍的自闭症患者却存在眼睛注视追随和联合注意缺陷。社会性注意(如注视追随)的损害是自闭症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一个很好的早期预测指标。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社会性注意的起源和机制仍知之甚少。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蒋毅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利用行为遗传学方法对基因与环境在社会性注意能力的起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中央线索范式的变式,并结合双生子群体的方法考察不同社会性注意行为(眼睛注视诱发的注意效应和生物运动行走方向诱发的注意效应)的可遗传性以及两者之间的遗传关联。中央线索范式的变式具体是指,将社会线索如带有注视方向(向左或向右)的面孔刺激呈现在屏幕中央,该中央线索能够自动诱发观察者的注意行为,即当随后出现的目标位置与眼睛注视方向一致时,观察者对该目标的检测速度要显著快于目标位置与注视方向不一致的情况。基于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遗传相似程度上的差异,通过直接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分别在眼睛注视诱发的注意效应和生物运动行走方向诱发的注意效应相似程度的差异,就可以说明遗传和环境对社会性注意能力的影响程度。

图1 社会性与非社会性线索诱发注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研究结果发现,眼睛注视诱发的注意效应和生物运动行走方向诱发的注意效应均具有可遗传性,并且眼睛注视诱发的注意效应和生物运动行走方向诱发的注意效应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关联。这表明观察到的遗传因素的影响并非仅仅特异性地作用于某一种类型的社会性注意,而是作用于普遍性的社会性注意。
  研究进一步采用非社会性线索即箭头作为控制条件,发现箭头诱发的注意效应不具有可遗传性,并且眼睛注视诱发的注意效应和箭头诱发的注意效应之间的关联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该结果表明观察到的社会性注意的遗传影响是特异性地作用于社会性注意,而不是作用于一般性的非社会性注意。此外,通过从传统的社会性注意中去除非社会性注意成分得到的核心社会性注意能力同样具有遗传性,并且与个体自闭特质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图2 社会性与非社会性注意的基因和环境影响的实验结果
  这些发现一方面表明,眼睛注视与生物运动行走方向所诱发的注意效应具有共同的发生机制,这为“社会性注意受先天基因决定的模块所调制”这一论断提供实质性的行为遗传学方面的证据。另一方面从遗传学的角度提供了关于眼睛注视诱发的注意效应和箭头诱发的注意效应两者在起源上的分离证据。箭头能够产生自动化的注意转移可能是有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学习的过程,即对环境中箭头方向和目标位置的联结关系(如路标)长期学习的结果。而眼睛注视诱发的注意定向效应很有可能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生物本能,由先天基因决定的模块所调制。
  总的来说,该研究为人类大脑中是否存在一个专门的特异于社会信息处理的“社会性注意探测器”提供证据,同时也为社会性注意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诊断与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青年创新促进会、北京市科委等的支持。文章已发表于Psychological Medicine:
  论文信息:
  Wang L, Wang Y, Xu Q, Liu D, Ji H, Yu Y, Hu Z, Yuan P, Jiang Y (2020). Heritability of reflexive social attention triggered by eye gaze and walking direction: common and unique genetic underpinning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50(3), 475-483.


相关话题/遗传 生物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心理所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50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认知缺陷似乎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感觉门控可以对无关的感觉信息进行预筛选,在信息被转移到更高阶区域进行更精细的处理之前,可以抑制不相关的刺激以保护认知的完整性。这是大脑的一种适应良好的抑制功能。抑制机制和感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伏隔核激活与愉快体验共享遗传信息
    作为纹状体核心结构之一的伏隔核是大脑的奖赏中枢,与动机及情绪加工密不可分。此外,伏隔核功能紊乱也是快感缺乏的重要神经机制。快感缺乏是指愉快体验能力的降低或缺失,广泛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已有遗传研究提示伏隔核激活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然而尚无研究量化奖赏期待过程中的伏隔核激活所受遗传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揭示遗传对公平直觉的神经基础具有贡献
    人们常常会为了遵循和强化社会规范而克制自利。公平规范就是这样一种社会规范,并可以通过最后通牒博弈范式(ultimatum game, UG)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在该博弈中,当面对不公平方案时,回应者要在自利动机与公平偏好之间进行权衡:选择追求个人利益获得金钱,或是牺牲个人利益惩罚不公平行为。研究已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揭示社会不信任感在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是可遗传的
    你会觉得身边的人难以信赖,即便跟朋友在一起也心存戒备吗?你常感到潜在的威胁,或从别人的言行中感觉自己被奚落吗?研究发现,10-15%的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较多的偏执观念和人际不信任感,而其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焦虑、失眠、情绪紊乱等心理问题。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成人群体,少有研究从发展的视角考察社会不信任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合作研究构建首个创伤后应激障碍遗传学数据库PTSDgene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在创伤事件暴露之后,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的综合征。美国2013年公布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5)中,PTSD已经从“焦虑障碍”组移到新的分组“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中。经历创伤事件是罹患P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揭示风险倾向领域特异性的遗传基础
    风险倾向的领域特异性是指人们的风险倾向并非是一种稳定的态度或特质,具有跨领域的特异性(Weber, Blais, & Betz, 2002)。例如,一个在股票市场上运筹帷幄的人,却不敢在赌场中下注;一个勇于蹦极的人,却怯于尝试异域的美食。然而,以往有关领域特异性的研究证据都是来自于因素分析的统计结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铜基卤化物钙钛矿衍生物相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铜基卤化物钙钛矿衍生物(AlCumXun, A=Rb and Cs, X=Cl, Br and I, 以下称lmn-化合物)由于其无铅、低价、储量丰富以及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和大的激子结合能最近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实验合成过程中,由于Cu丰富的价态(+1和+2价),可以实现不同价态相之间的转变,导致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微生物合成Te纳米晶及其非线性光学研究获重要进展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团队与国内外机构合作,揭示了微生物合成Te纳米材料及其共轭聚合物复合材料优异的超快非线性光学特性,证实了其在超短脉冲产生、全光开关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潜力,该项研究展示出微生物合成技术在光子功能材料领域的优势和特点。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近年来从远程通讯、显示照明技术、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中国科大采用一种新型生物合成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月27日消息,该校俞书宏教授研究团队采用一种新型生物合成法,首次制备出系列宏观尺度功能纳米复合材料。近日,《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大俞书宏教授研究团队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可实现微观性能向宏观的“集成”,并实现许多新的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理化所提出从离子学到量子离子学的生物信息转化技术
    传统的神经记录技术是基于从离子学到电子学的生物信息转换,虽被广泛研究,但其在神经科学和脑科学领域进展很小。2018年,理化所江雷院士将生物孔道中离子和分子以单链的量子方式快速传输定义为“量子限域超流体”(Sci. China. Mater., 2018, 61, 1027)。随后,他们提出离子和分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