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8年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报考指南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7-27

物理学院概况

 

北京大学 1913 年设立物理学门,我国物理学本科教育从此开始。1919 年更 名为物理系。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物理系合并于西南联合大学。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物理系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物理精英成为我 国高校实力最强的物理重镇,并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建全国高校第一个核科学专业、 半导体物理专业、地球物理专业、微电子专业等。2001 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在原物理系以及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地球物理系大气物 理与气象专业、天文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在近百年的历史征程中,北京大学物理学科群星璀璨、薪火相传。这里曾聚 集了饶毓泰、吴大猷、丁燮林、朱物华、周培源、叶企孙、王竹溪、胡宁、黄昆 等一大批中国物理界的领军人物,先后联合培养了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邓 稼先等众多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 120 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12 位。在我国 23 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 12 位 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校友。这里也是我国高校中校友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Fellow)最多的物理院系。

 

 

今天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顶尖学 者。学院现有包括 19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含 8 位双聘院士),48 位国家“千人 计划”学者(其中青年千人 37 位),14 位长江特聘教授,8 位长江讲座教授,5 位青年****,29 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 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 者,11 位国家 973 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 个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项目首席,3 个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 位国际物理教育奖章获得者,2

 

位国家级名师奖获得者,1 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内的 200 余人组成的教学科 研队伍。

 

学院下设 2 个教学实体单位(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8 个研究系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 所、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研究所、技术物理系、天文学系、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同时依托学院建立了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 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物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李政道高能 物理研究中心、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等多个科 研机构,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科学及相关的主要领域,并建有北京大学电子显微 镜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 4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 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大气科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核技术及应 用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 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每年招收约 200 名本科生,240 名研究生和 30 名中外博士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子,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 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物理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 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实业等领域。

 

学院科研工作以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既鼓励原创性基础研 究,也积极推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研究,同时提倡不同优势学科之间 的交叉拓展,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近 5 年来承担和

完成了 300 余项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

 

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 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近年来,学院科研和教学经费年均 3 亿。学院每年以北京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 SCI 论文约 400 篇,获得和申请国 家发明专利 20 多项。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 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奖、国家精品课程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奖励。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学科布局、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对外合作、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迈开新的步伐:着力引进和培养杰出 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后备人才,新增多位“****”、“****”和 “****”研究员;继续探索和完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建设“未名物理学子 班”;进一步活跃学术研讨氛围,创办“北京大学百年物理讲坛”、“格致青年 学术论坛”等高端学术讲座;广泛建立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更大范围提升物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院教学科 研环境,物理学院园区改造计划已于 2014 年底完成。

 

今天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秉承百年北大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着力 构建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正在向着“完善制度,凝聚人才;前瞻布局,卓越教 学;夯实基础,再创辉煌”的总体目标坚实奋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物 理学界起到骨干引领和带头示范作用,在国际物理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 和科学研究中心。

[ 注 : 北 京 大 学 物 理 学 院 研 究 生 导 师 个 人 主 页 等 信 息 可 详 见 http://www.phy.pku.edu.cn/personnel/faculty.xml  ]

 

一、理论物理专业简介

 

理论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物理 学的理论基础, 又与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其它领域很多重大基础和前沿研究密 切相关。展望二十一世纪,理论物理的发展将会有很好的前景。北京大学(原)理 论物理研究室和(现)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原高教部确定的全国高校理论物理学科 的第一个研究室和研究所。北大理论物理是原国家教委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学科之 一。北大理论物理学科有优良的传统, 王竹溪、彭桓武、胡宁、杨立铭等著名老 一辈理论物理学家曾在这里长期执教。建国以来,北大理论物理专业为国家培养 了两弹一星功臣于敏、周光召和 15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周光召、冼鼎昌、 甘子钊、苏肇冰、吴杭生、徐至展、霍裕平、张宗烨、陈难先、杨国桢、雷啸林、 夏建白、周又元、赵光达)、3 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苏肇冰、冼鼎昌、陈创 天),以及许多在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本学科 点覆盖面广,优势突出。在理论物理的主流前沿方向上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较 强的实力。本学科点队伍整齐、实力雄厚,凝聚了一批学术造诣精深和富有创造 精神的专家学者,其中中科院院士 1 人,  **** 2 人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

者 5 人。这一研究集体已做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工作,目前继续招收研究生的 研究方向主要有:

1.粒子物理理论 具体包括强子物理(如粲偶素物理、自旋物理、格点规范等)、标准模型和

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如 CP 破坏、辐射修正、超对称的量子效应等)等。

 

2.原子核理论

 

具体包括如原子核内的夸克自由度、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原子核的代数模 型及微观基础、原子核的集体运动模式及其相变、超重核的结构及合成反应、核 天体物理、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强相互作用物质的成分、形态、相及相变等。

 

3.场论和宇宙学

 

包括如弦理论、共形场论、非对易几何、宇宙甚早期演化及宇宙结构等。

4.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 包括介观体系输运性质和强关联系统统计模型、高温超导理论、强电磁场等

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性质等。

 

5.计算物理及其应用 包括多粒子系统的研究方法、对称性理论和方法、模拟计算方法等。

自 1996 年以来, 本学科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 其中有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工作。按照 SCI 和 SLAC-SPIRES 的检索结果, 本学科成员的论文被他人引用几万次,这充分说明了这些工作的原创性和影响力。 本学科成员 1996 年以来出版专著和教材几十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 项、

国家优秀教材奖 12 项(其中一等奖 3 项)。承担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 与统计物理、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和高等量子力学、量 子场论、量子规范场论、量子场论专题、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粒子物理、广义相 对论、宇宙学、中高能原子核理论、计算物理等十多门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教学任 务;撰写了几十部高水平的专著和教材(其中许多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 ;培 养了百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人次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自 2001 年 以来,有多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在原国家教委和现教育部组织的两次全国 高校重点学科评选中,北大理论物理学科均获得全国高校第一。

 

研究人员及其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如下: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具体研究

方向 1

具体研究

方向 2

联系方式

博导/

硕导

赵光达

教授

粒子物理理 论

 

 

62766612

yaochao@pku.edu.cn

博导

院士

李定平

教授

凝聚态理论

高温超导理 论

极端条件下 凝聚态物质 的性质

62755608

lidp@pku.edu.cn

博导

 

 

 

曹庆宏

青年 千人

粒子物理理 论

 

 

62762606

qinghongcao@pku.edu.cn

博导

 

刘川

教授

粒子物理理 论

计算物理

格点场论与 格点规范场 论

非微扰与强 关联系统及 数值模拟

62753316

Liuchuan@pku.edu.cn

博导

 

刘玉鑫

教授

原子核理论

原子核物理 理论

计算物理

62757177

yxliu@ pku.edu.cn

博导

 

马伯强

教授

粒子物理理 论 原子核理论

粒子物理理 论

计算物理和 应用

62765708

mabq@pku.edu.cn

博导

长江 特聘

马中水

教授

凝聚态理论

低维细小电 子系统中的 关联

超晶格中的 电子动力学

62757064

mazs@pku.edu.cn

博导

 

郑汉青

教授

粒子物理理 论

计算物理

粒子物理理 论

量子场论

62761143

zhenghq@pku.edu.cn

博导

 

朱世琳

教授

粒子物理理 论

强子物理理 论

 

62757214

zhusl@pku.edu.cn

博导

长江 特聘

朱守华

教授

粒子物理理 论

粒子物理理 论

LHC/ILC 物

62761156

shzhu@pku.edu.cn

博导

 

陈斌

教授

场论与宇宙 学

弦理论

宇宙学

62753373

bchen01@pku.edu.cn

博导

 

邓卫真

副教 授

原子核理论

中高能核物 理

核结构

62761160

dwz@pku.edu.cn

博导

 

杨李林

研究 员

粒子物理理 论

 

 

62766682

yanglilin@pku.edu.cn

博导

 

宋慧超

研究 员

原子核理论

原子核物理 理论

计算物理

62766815

huichaosong@pku.edu.cn

博导

 

马滟青

研究 员

粒子物理理 论

粲偶素物理

QCD 因子化 理论

yqma@pku.edu.cn

博导

 

冯旭

研究 员

粒子物理理 论

 

 

xu.feng@pku.edu.cn

博导

 

张大新

副教 授

粒子物理理 论

电弱理论

B 物理,CP 破坏

62761158

dxzhang@pku.edu.cn

硕导

 

相关话题/报考指南